广东佛山制革业内忧外患困境凸显
制革业作为佛山南海罗村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以“制革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然而近年来,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多元化的出现,罗村制革业越来越靠后,与其它新兴行业形成了强烈反差,在佛山所有行业中,制革业的发展受到制肘,产量陆续出现大规模回落,制革企业已萎缩到今天的十多家,但生存依然是任重道远。
制革业困境凸现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南海罗村制革业出现了让人非常担忧的局面,制革业的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2006年南海政府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玻璃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制革业越来越不受当地政府部门的青睐,其原因是制革业生产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污染,制革业没有为当地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还有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可以说,罗村现在的制革业是成长的烦恼期。目前,制革业环境污染和投资代价趋大,使制革企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发展受到严重约束。从目前南海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态势和规模,普遍遥遥领先于制革业,南海新兴产业的飚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革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这无疑对制革业发展构成了空前的压力。
2006年,对于制革业来说,内忧犹在,外患接踵而来。在中国鞋业受到欧盟反倾销的重创时,制革业同样也难逃劫难,欧盟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威胁使南海罗村制革业陷入落后的恐慌中。事实表明,由于新兴产业的兴起,南海罗村制革业可能就此退出市场。
思路决定出路
在南海罗村,一边是新兴产业的兴起,一边是皮革业的渐渐衰落。面对不争的事实,南海皮革业应该难中求变,围绕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应当地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潮流,推进制革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力找到释放渠道和空间。同时,推进皮革业发展的国际化,加强与港、澳等地区和国外业务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制革业在当地各行业以及国外皮革业的竞争力,全力突出重围。
南海罗村以皮革业闻名于业内,即使在全国乃至世界也无处不在,南海罗村皮革业应以自己先进的制革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规模投资外地,相信会造就巨大的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