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革凉鞋遭遇"夏天里的一场雪" 半数亏损
近年来,相对于温州皮鞋,温州革鞋急起直追,产量剧增,市场销量节节攀升。目前革鞋行业年产值近200亿元,在生产高峰期温州日产3万双以上的革鞋企业已有一二十家,成为中国鞋都的一大新亮点。正当革鞋态势处于野百合迎接春天之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季的凉鞋却跌入了痛苦的深渊,革鞋行业内半数以上企业遭遇亏损,困惑第一次笼罩了这个乍露生机的行业——
一楼打折二楼上新
这两天,从温州革鞋行业内部传出不利消息:温州革鞋在清点夏季凉鞋的战果时,发现大部分企业亏损,个别企业亏损甚至达七八百万元,一些企业偌大的仓库堆的不是要上市的秋鞋而是全国各地打包回来的夏凉鞋,部分企业对于今后何去何从产生了疑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革鞋企业老总日前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他今年的革凉鞋准备特别早,三月底就大批量进入市场,可是五一期间天气凉得出奇,天气一等再等不见转热,代理商和往年一样大量备货,结果乱了方寸,经公司同意,在南方市场一上市就挥泪大甩卖,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北方正要来临的旺季销售行情。在沈阳还出现了这样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商场的一楼是二道贩子从南方贩来的处理鞋,而楼上的却是刚刚发过来的新产品,款式是一样的,品牌是一样的,价格一高一低,结果市场变成了“马蜂窝”,打电话到企业吵架的为数不少,业主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一个摆脱混乱的局面。这位老总将记者带到一个大仓库,这里堆满了一箱箱凉鞋,他说:一看到就伤心,前几年代理商定货后自己也备一部分货,往常这时生产还忙不过来,所以今年备货特别多,但代理商不仅没有再要货,而且还催着来退货。以后宁可少赚点,按定单生产来有效地规避风险。
革鞋“百晓”的调查报告
浙江皮革行业协会温州办事处负责人潘建才在温州革鞋里算得上一个“百晓”,记者昨天和他通话时,他正在上海考察温州革鞋开拓市场的有关情况。他说,温州革鞋今年夏季栽了个大跟斗,说明行业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企业也到了变脸和创新的节骨眼上,不然以后会有更大更多的考验让企业疲于应对。针对这季革凉鞋的严重亏损,潘建才做了一个调查报告,他分析夏季革鞋的遭遇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是竞争加剧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大厂大生产,个别的企业加上在广东的贴牌,一天生产量就是七八万双,高峰期一天超过3万双的有10来家企业;日产量在一两万双之间的也有二三十家。然而市场的拓展能力跟不上产能的飞速增加,严重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雪上加霜的是,温州的真皮鞋业巨头到广州大量贴牌特殊材料做的革鞋;一批二线真皮企业如杰豪集团的欧伦雪以及早几年就进入的佰纳集团的迪邦莱斯等加入革鞋市场的竞争;另外更多的是一批原本做外单的革鞋企业看到形势诱人,也想尝一点甜头,于是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今年在行业里甚至流行一句话:量越大,亏越大。
二是经验教条打跨代理商的心理防线。一般以五一期间为夏季的中间线,可今年的五一偏偏和企业玩起了游戏,天凉得出奇,代理商和往年一样大量备货,结果一看天气就乱了方寸,气候因素成了影响今年夏季凉鞋销售的致命伤之一。
三是革鞋价格上扬同时,出现消费者冷眼旁观的处境。广州革鞋无论是从工艺或质量都要胜温州鞋一筹,为了在市场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出现价格下移的趋势;而温州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原材料的上涨,加上请形象代言人成风,价格反而走高,批发价达到70元左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反应在市场上的是不同的景象:70%以上的商场最佳位置是广州的同行,消费者很少会光顾普通位置甚至角落里的产品。不想让利的温州革鞋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
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是,许多代理商一门心思进其他市场分了心,冷落了卖鞋的生意。潘建才在市场调查中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代理商谈论最多的不是市场,而是股市如何如何。要知道,大部分的代理商是温州人,原来对股市冷漠的温州人在短短的一年间刮起了炒股龙卷风,连在外地的代理商也不能幸免。某品牌代理商原本在该企业销售业绩名列三甲,因炒股,业绩直接下滑,不到往年同期的一半。该代理商说:炒股很刺激,赚了就觉得这钱来得比卖鞋直接多了;亏了就提不起兴趣赚卖鞋的小钱了。一个格外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大批的代理商把卖鞋所得的钱直接打进银行卡炒股,导致发货不及时,有的半个月后才上货,凉鞋销售的美好日子就只有一个月,苦果自然是厂家和代理商一起品尝了。
“滑铁卢”之后的反思
据记者近日在革凉鞋行业采访了解,至今为止,很多年产300万双以上的温州鞋革企业仍然没有独立的营销部,甚至连专职的营销经理也没有,就更不用提企划、区域营销人员等配置了。在这里,营销的职能仅仅是接单、下单。另外,鞋革企业中的非家族成员高层管理者更是凤毛麟角。某营销人员具有近10年的大中型真皮鞋企营销经验,在一年产过400万双的革企应聘时,竟然由该革企接单员在一个10多人的生产办公室进行面试;另一次去一个年产超600万双,并有代言人的大型革企应聘,该企业主以工资要求高和行业经验不足为由,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大多数革企经销商都是与企业主有个人感情或经熟人推荐,才与企业走到一起,这种“近亲联姻”,极不利于树立品牌。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和引导,革鞋市场发展极其不规范,恶性价格竞争、冲货、冒充真皮误导消费者等短视行为也比比皆是。
记者日前采访温州革鞋的龙头企业巨康鞋业董事长黄秀庄,他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凉鞋,整个鞋业生意都越来越难做,如果不在内部实力上下功夫,在外部拓展上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否大小企业都不会有好日子过。这次革凉鞋夏季销售遭遇亏损现象就是一次教训。
30多岁的黄秀庄希望在国内树立起一面飘扬的革鞋旗帜。巨康在革鞋领域请明星做形象代言人,把人们印象里的地摊货作为品牌来运作,拿下了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等荣誉。2005年,他秘密地推出一个占领高端市场的女鞋品牌,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结果不了了之,为探索付出代价。黄秀庄表示,企业第二品牌可卡夫全新出击,在短短的时间内网络已经在全国铺开,目前一两年依然属于探索阶段。
记者也是在这次采访中得知,革鞋领域已经有人在探索专卖连锁的道路,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卓诗尼鞋业在遥远的昆明,也就是它自己的强势区域开出了13家专卖店,而且初步告捷,计划在全国推广。卓诗尼的敢为人先是否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待进一步探索,总之有优秀的企业在前面引路,温州革鞋通过改造和创新一定会经得起任何困难的考验。
潘建才对温州革鞋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他说:这季凉鞋,如皇妹、戈美其、莎斯特等属于做有特色时装鞋的企业,他们的销售照样大获全胜。趋势是明朗的:未来的竞争应该是在工艺质量的基础上再下功夫,在网络建设上加强力度,在品牌塑造上注重个性,在人才引进上不遗余力,整个革鞋行业还是可以和真皮鞋行业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