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鞋都发展迅猛技术工人缺口加大
西部鞋都是奥康集团于2003年投资10亿元打造的中国最大的制鞋工业园区,也是迄今为止浙商在西部地区最大的一笔投资项目。经过几年的运作,带动了当地制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已经从当年的手工作坊升级到如今的流水线作业,企业规模初步形成,因此当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目前最为紧缺的,主要是做包、车包等技术人才。”这是奥康集团子公司——重庆奥康置业有限公司的许先生日前透露的。
据许先生介绍,自奥康开发西部鞋都之后,给当地的经济、就业以很大的带动作用,一些以前仅几十人的手工作坊急速成长,变身为如今已经有数百员工的规模型企业。目前,鞋都内生产经营企业共有1200多家,大的企业例如红火鸟集团,员工人数达到1300多人,一般的企业有四五百人,而小规模的企业员工人数也达到了百人左右。迅猛成长的企业也让当地的企业负责人有些措手不及,企业普遍感到技术工人非常缺乏,平均按一家企业缺工二三十人计算,整个鞋都内的用工缺口就有3万-4万人。而人力资源不足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损失,一家企业在本月7日接到了一宗400万双高档鞋的意大利订单,总价值超10多亿元,就是因为人手不足不敢贸然接单,使这一即将到手的果实打了水漂。这家企业老板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接到这个单子,明年一年业务都不用愁了。但国外很讲究交货时间,迟一个小时都要赔。”为缓解招工难问题,8月下旬,壁山县鞍业办公室曾组织5家企业到重庆市城口县招工。原本计划招聘500人,结果只招到100多人。不过,西部鞋都有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并不是工资低。从目前西部鞋都的工资标准看,制鞋企业为做包、车包等技术工人,开出的年工资最低保底为1.8万元,平均月工资为1500多元,并不比沿海企业差。
许先生告诉记者,从眼下民工的构成情况看,企业员工大部分都是当地人,而且当地人也愿意留在家乡工作。但是就算当地的工人都留在鞋都内工作,由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还是有不少比例的用工缺口,技术工人缺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制约当地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不仅是盲目地招工,还要学会怎样去留人。
据了解,明年5月前西部鞋都主体项目将全部竣工,届时,一个2000多亩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将正式面世。而根据产业规划,将会出现上万人的劳动力缺口,总用工量将从目前的2万人上升至6万人。
针对璧山西部鞋都用工紧缺日益加剧的趋势,有专家表示,虽然“东鞋西移”已成趋势,但人才紧缺正侵蚀着西部地区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尤其是西部鞋业的快速崛起,破坏了原有的鞋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一些地区因用工紧缺,鞋企之间互相争夺熟练工和技术工,甚至不惜用高薪诱惑挖同行的墙脚。致使制鞋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熟练制鞋工人在西部很多地区已成了稀缺资源,“招工难”更成为制约出口鞋企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家建议,制鞋企业在提高工人工资的同时,更应在用人观念和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尤其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文化,形成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增加员工在工资之外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上,还应成立工会等组织,关注职工在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精神需要、发展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保持团队精神与人员稳定。
- 上一篇:自驾游客成海宁皮革城消费主力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