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杰:开擦鞋店一年稳赚15万
从四处打游击摆地摊卖书,到拥有自己的鞋吧,坚强的女子用坚持和勇气,十年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崔英杰:开擦鞋店一年稳赚15万
10年前,崔英杰怀里揣着母亲给的200元钱和一张车票,从明水走上了来大庆的打工之路。当年20岁的小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时隔10年,她竟一年能挣到15万,还能把父母都接到大庆来。
拖着书袋子,满街摆地摊
1997年,明水县的崔英杰在卫校毕业了。这年春天,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她不断地找工作和摸索致富的门路。她的一个同学在大庆打工回来,告诉她:“想挣钱,跟我去大庆看看吧,在那里,打一年工比在家里这面上3年班的工资多。”
崔英杰决定去大庆闯一闯,临行前夜,她心中暗暗立下了誓言:挣不到钱,决不回家。
1997年4月,崔英杰来到了大庆,暂住在萨区的一个诊所里,每天6时多,她就起来擦桌子、扫地,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转眼到了1998年,每天看着药瓶子和仅够吃饭的工资,决心创业的想法时刻敲击着她的心。一定要自己做点事情:那就摆书摊卖书吧!没有资金也没有人支持,崔英杰只好从母亲手里借了500元钱,购进了两大袋子的书。没有车也没人帮忙运,崔英杰只能自己在地上拖着走,当把书艰难地拖到1公里多的路口时,两本厚厚的书已经磨烂了。还没开张,又下了一天的大雨,书,卖不动了。
第二天,书摆上了,看到所卖的20元钱收入,崔英杰心里特别得意。第三天,就没那么如意了,旁边小摊的阻挡,城管人员的出现让她换了三次地方,摆上书就开始下雨,雨一停,又赶上了物业大检查,没办法只好离开路边。
她望着书袋子心里茫然了,不知道要去哪里、怎么办?条件不是等出来的,打个三轮车装上书,她又来到一个小市场的胡同口。刚摆上书,税务人员就来催着交税,崔英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困难,管市场的工作人员望着这个淳朴、诚实的小姑娘,就同情地让她留下了。有时候突然下起阵雨,她来不及收书,被淋湿的书就要打折处理,她的心里是既心疼又难受。晚上收了摊,她每天要拖着书袋子走很远才能坐上公交车。
就这样,小生意每天都在忙碌中过着,每天经营的收入从20元、50元、80元,达到了100多元。时间长了,看着这个勤劳的小姑娘,附近的人都愿意帮助她,干洗店大姐让她把书放在了自己的屋檐下,晚上还让她把书放在店里。
随着生意的好转,崔英杰又在书摊处支起了书架子,又将日夜挂念她的父母接到了大庆。
生意好了没多长时间。一天,几个警察来到了她的面前,取缔了摊子,不允许再摆,看着成箱的书被没收装上车,她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过后,崔英杰领悟到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也不要想着依靠别人,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小摊被取缔并没有击垮她创业的信心,靠自己摆书摊的一点积蓄,她花5000元钱在市场附近租了一个4平方米门厅,接着干自己卖书的老本行。
几经周折,开了个小鞋吧
几年的辛勤和努力,崔英杰的创业思路越来越开阔,一次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了鞋吧加盟广告。目光敏锐的她马上觉得这是个好项目,她乘28小时的火车赶到安徽。下车的时候正好是深夜,头一次出这么远门的崔英杰,心里很是害怕。先前对方称提供食宿,电话打过去,一个男人说要过来接,由于心里害怕,崔英杰在简陋的旅店里住了一夜。
见了面,对方用好奇、怀疑的目光打量着她,一个小女孩怎么肯做修鞋的生意。
说是加盟其实就是推销机器,到那里一看才知道,先前宣传的有很多虚假的成分。面对人家推销机器,崔英杰不好意思拒绝,就订购了一台价值13000元的擦鞋机和一些鞋吧的用品。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崔英杰学了一些肤浅的擦鞋技术以及翻新、补色、调油等基础知识。
回到大庆,崔英杰开始寻找修鞋行业的人来学习,开始时,她在西寨市场附近用33000元租了个小门市,简单的装修加上修鞋的机器、材料,投资50000元准备创业。崔英杰又培训了3个小女孩开始了鞋吧的经营。
创业很艰难。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其中有多少艰辛,他人很难体会。开始时,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一大堆问题,上货进了变质的色膏,调不出合适的颜色,使顾客的皮鞋差了色,不仅赔了顾客钱,还给刚开张的小店造成了名誉损失。
一桶色膏,买到一个教训。要做就做最好的。崔英杰每天都仔细研究油漆的调制,大多数的活儿都是自己动手,每一道程序都仔细处理,如果不自己亲自去尝试,没办法知道里面的内涵在哪里。尽管很脏很累,低级的工作也拿不到“桌面”上,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她自己在干活儿。她说,都靠员工做,他们的悟性和潜力不一定都能做好,这样影响鞋吧的长远发展。
崔英杰常说,重服务守信誉,质量不打折,做生意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满足顾客,达到尽善尽美,让顾客感觉到时刻在为他着想。做生意不要看人要价,注意各种细节,经营从细微处入手。真正做到“问题进门,笑脸出门”。
做事精益求精,崔英杰的鞋吧慢慢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可。于是,很多顾客纷纷上门办包年卡。每个顾客多的一人四五张,很快,崔英杰发放了1000多张保养卡。每张卡平均120元左右,1000多张卡的发放等于提前回笼了近120000元资金。这样的消费储值服务方便了顾客也给她带来了扩大经营的便利条件。每天上门擦鞋、修鞋、保养的人时刻不断。每天利润近四五百元。
通过鞋吧的经营,崔英杰总结出一个道理:做鞋吧生意模式很固定,虽然又苦又累,但是它给人的感觉很塌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待创业心情大多很浮躁,总想一下子发大财。通过鞋吧的经营,崔英杰感觉到从小的事情来为别人服务,一样能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同时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收益。
不要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许你现在很坎坷,可能是因为还有细微的事情没有做到位,不要抱怨命运,更多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几年来,崔英杰的鞋吧生意平均每年的利润近15万元。除了自己干活儿,店里还雇了3名师傅,每个月的开销就有8000多元。她也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外乡姑娘成了名副其实的女老板。
崔英杰每天都在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用勤劳和善良经营着自己的鞋吧生意,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上一篇:给老婆买鞋的经历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