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销管理 > 营销女皇董明珠:我永远是对的

营销女皇董明珠:我永远是对的

2008-01-17 11:37:11 来源:中金在线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第一章

  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

  2我永远是对的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这句话看起来如此霸道和固执,不过,不要以为这是谁在发脾气后说出的气话,因为,这是董明珠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的直白。

  在一个尊崇谦卑的国度,一个企业领导如此高调地评价自己,并不多见。可是,因为这个人是董明珠,也就没人敢去怀疑这句话。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董明珠从业务员到总裁,所做过的一切决策,都还没出现过失误。也正是因为如此,董明珠说这句话,不但没有受到人们的嘲讽,反而赢得人们的尊敬。

  董明珠说话声音洪亮,频率很高,语气中有不容置疑的自信,同时还让对手找不到可以胡搅蛮缠的漏洞,这就是她招牌的讲话风格。她形容自己要么不说,要说就非得说赢,逼得人家认错服输,这种说不清是娘胎里带来的还是后天历练成的强悍性格,让她自中学起就得了个“常有理”的外号。“常有理”并不意味着“永远有理”,而主要是在上班时间有理。董明珠说自己不工作的时候也很随和,吃亏受累嘻嘻哈哈,“我是江浙的女子呀,我也有柔顺的一面呀”。

  对于外人的评价,董明珠总是一笑而过。她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决策,自己肯定认为是对的。

  董明珠的这个原则,看起来有点胡搅蛮缠,但却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如果自己的决策自己都不认同,又如何能够有效地执行?

  正因如此,董明珠在管理上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只要你走进格力公司,就必须按照我的思维去工作。”她说得硬梆梆,“谁违背原则,谁就是我的敌人。”

  这句话也不是一般的企业领导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的,但是董明珠就敢说。一般人说这种话,可能会给人一手遮天,权势熏天的感觉。董明珠敢如此说,自然有她的道理,最起码,只有问心无愧的人才敢说。

  让一个人让对方屈服很容易,权势、金钱……每一种方法都可以让对方屈服。但要让一个人从心底佩服你,纯粹靠权势或者金钱的诱惑就已经不可能了。以德服人,才能够真正地让对方心服。而要做到以德服人,就必须让对方对你的做事风格敬佩。

  董明珠敢如此说,恰恰因为她问心无愧。这不仅因为在格力的十几年来,她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正确的,还因为她的每一项决策,都是站在公司利益的立场上,为了公司的发展做出的。做决策的时候,她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对手们这样形容她的厉害:“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此话事出有因:从1996年开始,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迎战国内某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而且没有一分钱的应收账款,其营销绝招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令对手口服心服,以至于有人自费坐飞机到格力,非要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2004年,国美未经格力允许,擅自将其空调降价销售,董明珠一怒之下断绝与国美的合作。一时舆论哗然。专家学者纷纷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均认为格力撤销和国美的合作,无异于自掘坟墓,太意气用事。有专家预测,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从企业首先必须获得利润这一角度看,格力终究还需和国美合作,否则会丧失掉很大的市场份额。

  对此种种论断,董明珠不屑一顾。相反,她更抛出更惊人的看法:和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型零售连锁店合作,对很多制造企业来说只会死得更快。

  此言一出,更是石破天惊,舆论一片哗然。董明珠仍然对别人的议论视若无睹,“我永远是对的”,这是她的信条,她坚信自己的这次决策仍然是正确的。

  两年之后,事实再次证明,董明珠的决策是正确的。撤出与国美的合作,格力的销售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一路飙升,一直处于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地位。

  虽然还有专家从逻辑上推断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格力终究还要走上和国美合作的道路,但理论终究无法改变现实。在事实面前,再雄辩的理论也显得微不足道。

  不要以为董明珠的决策是在意气用事,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她是非常清醒的。如她所说,如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不能全盘考虑尽量缩小风险和错误的可能性,那就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决定上的失误,对个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企业来说,就可能酿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我不能失误,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见,董明珠的自信背后有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支撑。她对自己决策的坚持,并非倔强或者固执,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后的自信。

  对于企业家来说,战略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从平时工作的琐碎思维中抽离出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细节问题。可以说,没有哪个企业领导的战略决策是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决策做出之前,决策者无不需要谨慎详细的思考。这一点,比尔•盖茨最具有代表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盖茨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这一周他所要做的就是构想他的微软帝国的未来。而每次“出关”之后,微软都会有惊人的突破之举。

  可见,董明珠要是敢坦诚自己从来没有过决策失误,那这之前她又应该进行了多长时间的思考与酝酿?

  其实,董明珠不仅是在公司的决策上永远没有失误过,即使在个人事情的判断上,她也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进格力之前,董明珠对营销完全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可是她看到很多人都在下海,就想别人都能做营销,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了格力,负责人觉得她的工作背景更适合搞企业行政,或者到其他地方做一些相关的职务。但是董明珠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下海了,就要从基础做起,要做就做营销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实际上改变了董明珠的一生。假如她不做营销人员,她就不可能得到一个令她的才能完全展现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她就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平步青云,一步步走上公司高层领导的职位。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一个很小的决定,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人们都在认为董明珠后来的种种传奇经历造就了她的人生辉煌时,却忽视了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

  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即使是偶然的决定,董明珠也总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董明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做销售,而是想做一个教师,或者医生。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家里有7个姊妹。由于最小,家里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指责她,董明珠不服气,就和她们顶嘴。突然有一天,董明珠想出去闯一闯,于是就来到了深圳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搞管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珠海的一个朋友那里,结果被珠海宁静的环境吸引住了,就来到了格力。

  董明珠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偶然的选择,会让她在以后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

  “我永远是对的”,包含着董明珠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管理理念。

  “第一次做对”,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错再错。比如,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因此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要求广告公司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而且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造成麻烦和损失。

  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打垮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能细心点儿,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对不要紧的嘛,我可以做第二次,做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对时可以重新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会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像上文中的广告公司那样,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损失。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员工应树立“第一次做对”的观念,企业的经营者同样也应重视这个观念,无论是在做一件普通的工作,还是像经营一个企业这样的大事,都要抱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错误发生,才能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倔强的董明珠肯定没有意识到,她在说“我永远是对的”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境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达到这种要求可能看不出对企业的影响力,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每一个战略决策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董明珠的这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影响力也就显露出来了。

  有的员工认为“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这个要求过于苛刻,有点不近情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不犯错误?

  但是,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比如,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显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做对,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福特公司也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没有任何回旋或找借口的余地。

  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反映的是“变化之前的变化,视野背后的视野”,只有当一个人从全局角度进行战略思考时,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只是局限于局部的或者暂时的利益,很可能到最后才能发现自己开始的决策是错误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决策。

  有这样一个故事,足以看出“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惟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折磨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点道理:北边的羊群之所以能够在最后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它们就掌握了主动权——狮子虽然凶猛,但我们有选择权。这是北边羊群的聪明之处,反正面对的都是凶恶的敌人,拥有选择权总比总是处于被动位置好。虽然开始的一段时间它们没有处理好和两头狮子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有了主动权,所以它们还可以及时改正。

  南边的羊群则不然,选择一只狼之后,它们就再没有任何的选择权了,主动权完全控制在狼的手里,虽然狼比不上狮子凶狠,但它们由于没有退路,也只能任由狼随意宰割。

  仔细分析,格力和国美之间的分歧,是不是和这个故事有点类似?当格力面对国美这个零售巨头的挑战时,它为什么敢于强硬地和国美叫板?因为主动权在格力的手里,离开了国美,它照样可以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它有选择的权利。而众多的空调厂家之所以明明知道它们在被大卖场剥削,却仍然不得不和大卖场合作,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主动权不在它们的手里。

  确切地说,时刻掌握主动权,这是董明珠的做事风格,正是因为她做任何事都能够掌握主动权,所以她能够做到“我永远是对的”。当事情都在朝着自己的预定思路发展的时候,我们又怎么不可能永远是对的?

  当然,对自己为什么总是能够掌握主动权,董明珠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当一个人的决策是站在大家的利益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时,他就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动权。

  也许,这也是董明珠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原因之一吧。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