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元皮鞋两天就开胶
陈先生花418元在海口国贸一大商场内买了一双皮鞋,仅穿了两天,皮鞋竟然就开胶了。陈先生一肚子的气:这么贵的鞋,质量怎会这么差?
海口工商12315投诉台显示,今年1月份至今,仅仅两个月时间,有关鞋类质量的投诉就有30多个,列各类投诉之首。假冒名牌、以次充好、 “三无”等现象突出。记者调查发现,海口鞋类市场把关不严,商家进货只图便宜,不问出处;大商场超市内,鞋类柜台转租频繁;检测不易,消费者维权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李灏实习生张星摄影报道
案例:冒牌货进价只有10多元
龙华工商分局西庙工商所曾在得胜沙路服饰批发市场、新华北路的一些铺面内,查获了一批假冒“阿迪达斯”、 “耐克”、 “老人头”等知名品牌的冒牌鞋子。经工商人员调查:这些假名牌进货价每双仅10多元!商家一般标价几百元左右,最低的也要100元以上,以此牟取暴利。工商人员说,针对广大消费者比较信任名牌的心理,一些小作坊瞄上了名牌产品,市场上假冒或仿冒名牌成风。
调查:商家进货只图便宜
连日来,记者对得胜沙路、海秀东路、解放西路、新华北路等鞋类铺面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暗访。在大多数皮鞋专卖店,商家称从厂家进货,但当记者询问有无从厂家进货的相关凭证时,对方却无法提供。得胜沙路一家批发铺的经营者称: “每天那么多人来送货、进货,谁知道鞋子是哪里产的?”
工商部门曾查处过不少劣质的“三无”皮鞋。这些皮鞋上没有厂名厂址,没有商标标识,质量低劣,一穿就坏。经营业主们交代,这些劣质产品都是从广东批发市场进货,质量是否合格,是哪个厂产的一概不知。他们进货的原则就是价格便宜。而在315接到的投诉中,新买的皮鞋穿两天就开胶、脱线甚至断底的投诉案例,屡见不鲜。
据了解,我省质量监督部门曾对鞋类市场进行过抽样检查,发现不少鞋子的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为节省成本,有些厂家偷工减料,导致鞋子质量下降。
维权难:检测费高过买鞋钱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经营场所的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把关漠不关心。有些管理者只看重租金,不管承包者出售商品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的鞋类投诉中,很多消费者最终难以成功维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检测难。鞋子出现问题后,商家往往会以不是质量问题来拒绝,消费者就得拿鞋子到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而检测一次,消费者就要掏数百元的检测费。同时,为双鞋子跑来跑去,费时误工,得不偿失,许多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
- 上一篇:鞋上血迹暴露真凶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