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要给孤儿捐百双新鞋
“我想把这100多双鞋捐给孤儿院,让孤儿们在喜庆年也有新鞋穿。”48岁的胡桂珍这样解释她要捐鞋的原因。
初见胡桂珍,感觉她干练中不乏亲切,豪爽中透着内敛,但她的经历却有些坎坷。
胡桂珍原籍河北,自小在宁夏长大,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20多岁时,母亲也去世了。说起母亲,她没能忍住伤心的泪水。她说,当年因无钱给母亲看病,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大出血离开人世。母亲离开后,她觉得自己很可怜。后来,她又离了婚,独自抚养女儿。不幸的是,她就职的宁夏轻纺厅减员,她被列入其中。一系列的打击让她喘不过气来,但为了女儿,她坚强地站了起来,四处打工赚钱。
让她欣慰的是,家庭的磨难让女儿异常懂事,孩子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3名,考取了北京大学。如今,24岁的女儿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研究生。
2005年,她用多年的积蓄在银川商城租了一个鞋铺,花几万元进了一批休闲鞋,不想任由她如何努力,生意都不景气。鞋就积压了下来,大多是学生鞋,各种码号都有。有人建议她把这些存货低价出售,至少可以卖1万多元,但她左思右想,觉得应该让这些鞋发挥更大的作用。她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想到了孤儿,最终决定把鞋全部捐给孤儿。
记者注意到胡桂珍穿的是女儿几年前淘汰的衣服、过时的裤子,并不像一个有钱人。记者问,你自己过得并不富裕,女儿还在上研究生,为什么不把这些鞋卖了补贴家用呢?
胡桂珍笑笑说,比现在更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女儿在北京做家教,她每月有900元的工资,足够母女俩开销了。“今年是奥运年,又是自治区50大庆年,可谓双喜临门,孤儿能穿上我捐的新鞋,该多高兴啊。”“这批鞋在我家里放着,我希望看到报道后,需要鞋的孤儿院可以跟我联系。”
- 上一篇:鞋的故事 脚的辛酸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