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狐皮利益交织在一起
11月12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10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创下年内食品类价格涨幅新高,据了解,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衣着类上涨1.3%,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9%,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07年中国平民草根阶层感受最深的也许就是物价问题。当百姓原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时,貉皮市场的价值也就显示出来了,从而从另一个角度使蓝狐皮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当然,蓝狐皮的减产也有很大关系。现在许多人正在囤积蓝狐皮,我也讲过,皮商的带动不是唯一的,加工企业对原皮囤积的介入会抹杀皮商的利润,从而带动市场回暖的结果就是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
雪狐皮的情况要好得多。这不单单是产量问题,还是去年金岛狐皮价格受整个皮毛市场不景气的冲击很小,并没有下滑多少。新种类和新价格的奠定都是雪狐皮可以骄傲的资本,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银狐皮还是赤狐皮,都要和雪狐皮交缠在一起。
一位山东临沂汤头皮毛市场的皮商给笔者发来一封邮件,阐述了对皮毛市场的看法:“狐狸皮价格连续几年走低,养殖数量一降再降,价格也该升了吧,然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狐狸皮价格仿佛被捆住了一般,就是上不去,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问题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是主导,成本倒在其次了。(笔者十分赞同这一点,这位朋友的思路要比一些人瞎嚷嚷要政府介入现实的多)价格一直走低,即使是养殖数量一降再降,也仍然是供大于求。(当然,这里面也有部分狐狸皮被貉子皮取代)这就揭示了一个问题,供和求之间是多么的不协调,差距有多大。(貉子水貂已开始显现这个问题)在这样大的差距下,需要几年才能达到供求平衡,才能赚钱呢。近几年,由于受到暖冬、动物福利、国际贸易等的困扰,毛皮需求增长缓慢,特别是暖冬,甚至是负增长,而毛皮生产却是几倍的增长。究竟增长了几倍无法弄清,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近几年在临沂城北这一带,毛皮动物养殖遍地开花,村村都有,大的成片。这么大的数量,想想真让人害怕,猴年马月才能不赔钱。我想这样的状况在中国比方还有很多很多。
笔者的回复是:
一、国内皮草平民化的趋势不可避免,需要有价格低廉的原皮作为支撑
二、出口退税减少以后,国内加工企业必将对国内市场有所重视,这和第一条是相辅相成的。
三、过去,炒作蓝狐时间太长了,可以说蓝狐种的改良脱胎换骨了,这也造成了目前还有许多人对过去从国外引种获得的高利润念念不忘。
- 上一篇:PU合成革后整理水性材料应用研究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