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又现升级活力
日前,20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出炉”,共计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其中包括新增禁止类商品目录39个和2007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598个。新增的商品目录锁定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类产品。相比2007年第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有1853个商品,今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幅减少。专家指出,主要还是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给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带来的较大压力,同时又坚持近年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引导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发展。
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新调整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再对加工贸易实行“一刀切”,很多中小企业将又现产业升级活力。新政策会对低污染的劳动力密集加工贸易产业有所放松,但仍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严加限制。
据了解,由于加工贸易“新政”转变思路,凡是属于中小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及无污染的传统产业,都将被排除在调控名单之外。这将使得大部分从事家具、成衣及鞋类、纺织的企业起死回生,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将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再现活力。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推动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还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和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是,长期以来,加工贸易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国际间贸易摩擦等。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尤其是近几年,巨额的外贸顺差不仅使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也令人民币面临日益增加的升值压力。而加工贸易不仅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据近半壁江山,还是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
去年以来,国家采取限制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增设禁止加工贸易商品目录等一系列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些政策的累积影响下,我国收紧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日渐清晰。一方面,从去年9月份开始,轻工、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出口额出现持续回落。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一路走低,而且逐月减少。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加工贸易企业盈利普遍减少,甚至亏损,有的还选择产地转移。
当然,“部分企业倒闭并非是‘加工贸易’一个因素所致,用工难、人民币升值、环保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也是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贸易顺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低,又加上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必将带来就业压力和很多加工企业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将遭受最大的冲击,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对2008年加工贸易政策进行技术性调整。新政策一出台,随即在轻工、纺织等行业引起巨大反响。因为这些行业中,很多是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中小企业,是为国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及污染比较小的传统行业。
据介绍,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产业环境中,企业还要承受降低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等诸多调控举措的冲击。
这对部分轻工、纺织等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业界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后政府出口政策的调整,将更趋温和与务实,既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意识到企业升级换代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加工贸易政策出现“松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种变化意味着出口政策的调整,既能缓冲外部压力,又能给企业一个消化的空间,对纺织、鞋类、家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对外向型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在产业升级的大舞台上展现活力的最好机会。
专家指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加以清醒地认识。只有认清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完善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才能使之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合肥庐阳区打造“运动城”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