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父子风波:积蓄多年暗流终爆发!
因商标侵权、终端控制权而引发的双星内部争斗愈演愈烈,主角是三位双星元老:68岁的中国鞋王、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与两位在双星集团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销售平台高管刘树利及韩俊芝。
汪海的想法是要统一管理双星品牌。他说,过去靠双星发展起来的代理,现在是各干各,为了区域和小团体利益,不管、不顾甚至损害双星名牌的发展。
刘树利及韩俊芝则坚决把持双星品牌代理权。韩俊芝称:“我们在这个市场,已经投入3个多亿的资金,仅贷款就贷了1个亿。自己也是一直是把经销双星品牌当成百年大事来做的。做双星品牌的信念坚定不移。”
争执
在11日下午召开的“双星市场改革真相新闻发布会”上,汪海表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决不回头,坚决推进市场改革,一定要解决工厂、代理商、连锁店三个利益体整合的问题。
对于上述调整,汪海表示,品牌如果再不集中统一管理,双星名牌就会四分五裂,甚至毁于一旦。汪海称,双星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品牌发展,不是为了哪个人,“我现在这个年龄,完全可以不去得罪人,走到哪儿大家都当‘老爷子’一样招待,包括我个人有困难需要钱,大家出于报恩都能给我,就是刘树利和韩俊芝在这方面也能做到”。
韩俊芝是双星集团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下称成都双星)CEO,也是济南双星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俊芝16岁进入双星,从1973年入厂至今已经35个年头。韩俊芝说,这些年她一直充当双星及汪海的马前卒和救火队员。而成都双星董事局主席刘树利从1985年转业到双星,1996年开始担任集团营销平台高管十余年。
他们的公司正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即控股济南双星和成都双星51%的股权,究竟是给双星集团控股还是给双星名人控股。
名人实业是双星鞋业的接盘者,汪海是第一大股东。因此,这个质疑也被提升到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高度。
“双星鞋业由青岛双星(7.44,0.45,6.44%,吧)股份公司转至双星名人,这是完成了供应链的剥离,现在又想完全控制终端。汪海一贯的家长式作风,在他的心目中,双星就是汪海,汪海就是双星。”在双星工作22年、现任济南双星副总经理的施运文10日对本报表示,“51%的营销控制权,就意味着对终端人财物的充分调配权。自然也是对鞋业从制造到销售的彻底控制。”
双星集团则表示,“双星名人公司代表双星集团控股市场51%”的改革方案本来是由担任市场整顿理顺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的刘树利提出、集团研究确定的。改革方案的总原则是:由双星名人公司与市场代理进行重组,市场代理在双星名人公司参股,干得好的市场代理可以在双星名人公司高层任职,而改革到了他们头上,他们就出尔反尔。
韩俊芝说,“汪海家长制惯了,一贯强势,认为从我们这里开刀会比较容易。加上济南双星、成都双星占据了双星集团营销渠道的一大半。”
在韩俊芝看来,正是上述分歧直接导致了双星集团解除成都双星品牌授权。
不过,双星集团称,解除成都双星授权是因为成都公司也是在经营双星品牌的同时,背着集团抢注了和集团DBSD名称相同、图案相似的dbsd商标,生产经营自己的品牌;并且利用集团给的“可以使用双星商标”的特殊政策,排挤集团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限制集团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进入西南平台。
但韩俊芝说,“我们没有侵权,只是有些做法不妥而已。当时为了市场开拓的需要,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装饰图标。当时汪海是默认的。而且我们当场也表示,注册下来的商标交给双星集团,当时王增胜等5人在场。”
双星集团在4月11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成都公司和济南公司“空手捞银子”,成都公司在依靠双星名牌发财挣钱的同时,对双星名牌早就存有“二心”,对“翻牌”早就做了准备,是“蓄谋已久”。
等待政府协调
双星集团内部文件显示,集团不会再把“双星”等商标的使用权授予成都公司或其他任何一个地区性代理。
韩俊芝表示,他们不会让步。“已经建立的双星销售网络付出了我们全部的心血,改制之后,这成都双星和济南双星两个公司已经成为我们个人企业。”韩俊芝说。
双星集团称,1999年汪总裁让利、给政策,果断提出的“对市场一线进行卖断改制”的重大决策,使国有的经营公司从集团的下属企业改制变成了民营代理,“如果没有那一次汪总裁冒着”国有资产流失、坐牢、受处分“的风险主动进行的市场体制改革,就不会有双星名牌的继续发展,国有资产也不会保值增值,更不会有包括成都公司在内的一大批国有公司经理转为双星名牌代理后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对于名人实业,双星集团称:“名人公司是双星集团下辖的子公司,它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以汪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来为双星品牌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是国有参股、集团工会参股、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汪总裁对青岛市的特殊贡献所进行的特殊奖励。”
2007年10月12日,青岛双星制鞋业务资产转让项目在青岛市产权交易所挂牌。11月8日,青岛双星鞋业 “由于项目挂牌公示期间没有新的买家”,按规定转让给名人实业。根据公告,制鞋业务资产转让实施过程与双星名人整体改革一并进行。知情人说,这是青岛市国资委默许的对作为第一代企业家的汪海及其创业者的一种回报方式。
韩俊芝说,汪海是国有集团公司的管理者,双星是国有品牌,这件事情肯定要反映给国企监管部门来解决。
3月中旬,成都双星联合其在西南地区的5家经销商,向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递交了 《关于双星事件的紧急报告》,要求继续经营双星品牌,拒绝由名人实业对其控股。
韩俊芝称,他们得到青岛国资委的反馈是,一家人的事情,还是要坐下来解决。对于汪海急刹车的做法,国资委认为这样做,对于市场,对于网络,是不妥当的。“一个半月以来,国资委在协调这个事情。也肯定了我们对于双星品牌的贡献。”
“汪海总裁说我们是有野心、有预谋、早想翻牌,事实上我们就是因为忠诚度太高,改制之后一直只做双星一个品牌,没有自主品牌,现在连退路都没有。”韩俊芝说,“现在确实需要考虑自主品牌。也许要一切从头做起。”
双星之争是老子和儿子的历史遗留问题
“双星之争”的双方分别是68岁的中国鞋王、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西南双星销售平台高管刘树利及韩俊芝。
汪海始终认为这次的事件是刘树利、韩俊芝背叛了自己。当时的汪海和刘树利,甚至以“父子”相称。之所以会遭到“背叛”,源于双方在商标权、渠道控制权上近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商标权成生死线
首先遭到西南双星质疑的,是汪海这些年逐渐用俗称的 “小鸟型”、即汪海个人姓名拼音首字母“W”型商标逐渐代替了两颗星图案的双星商标。
“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影响力,弱化原来的国有商标“双星图,让国有的双星打上他浓厚的个人色彩”,此前,刘树利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记者从双星集团拿到的文件显示,青岛双星集团于2002年2月注册了“双星名人”,2003年,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让了该商标,至今,“双星名人”四字商标的所有权仍在双星集团。
2007年3月,商标被转让给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此后,汪海任总裁的双星集团花了200多万,从他自己任大股东的双星名人买回了商标的使用权。
而根据记者拿到的一份有效期从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为止的授权书中声明,成都双星可以使用“DBSD”商标,并允许生产、经营服装、小商品、体育用品系列产品。西南双星据此认为,双星集团无权单方面终止授权。而双星集团则表示,西南双星背着集团,注册生产自己的品牌,早已违反了规定和协议,因此收回授权合情合理。显然,能否继续获得双星商标的使用权,几乎已经成为了西南双星的生死线。
是谁早有预谋?
曾经看似一团和气的双星集团似乎早已涌动着暗流。2007年末,双星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青岛双星(000599)宣布,将旗下的鞋业资产转让给这家实际掌控在双星集团的高层,以及汪海手中的民营公司。在刘树利、韩俊芝的眼中,这成了汪海欲一步一步打造自己个人的鞋业王国的“铁证”。
双星集团也指责成都双星和济南双星“早有二心”。双星集团总裁秘书朱宁告诉记者,成都双星在经营双星品牌的同时,背着集团抢注了和集团DBSD名称相同、图案相似的dbsd商标,生产经营自己的品牌。在济南双星刚刚改制后不久,韩俊芝就以个人名义于2004年7月23日,在第25类鞋、服装等商品上,背着集团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安邦捷德”商标,并背着集团私自生产经营了超出集团商标许可范围的鞋油、牙膏、牙刷等生活日化用品。
双星名人控股为隐形MBO?
让汪海方面不忿的是,双星集团给了西南双星极为优惠的条件,根据双方之间签订的商标许可合同,成都双星不仅能够在西南地区销售双星产品,还可以自行生产销售带有“双星”、“DBSD”等商标的服装和部分鞋类产品。
而汪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南双星还千方百计打压集团的产品,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导致集团的产品很难进入西南市场。
西南方面的意见认为,汪海看中的就是西南双星的渠道资源,欲将其并入双星名人。更有分析认为,双星名人控股渠道,实质就是汪海的隐形MBO。在记者采访的不少人中,有相当多的人表示:“从双星鞋类资产被剥离,就能看出汪海的想法,这次的事情,更牵涉到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据悉,目前青岛国资委已召集当事双方进行协商。
记者据此向汪海求证时,汪海哈哈大笑,摇头否认。
对话汪海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您把‘W’型的商标突出,是为了弱化国有的双星图标,涉嫌造成国有无形资产的损失?”
汪海:“‘W’型商标,走的是高端路线,一些比较高级的产品采用。原来的两颗星的双星商标,走的是低端路线,这只是我们集团在这两个商标上具体分工不同而已。”
记者:“但毕竟您现在是双星名人的大股东......”
汪海:(还没等记者说完,汪海就补充道)“我不是双星名人的控股股东,双星名人没有人绝对控股,里面还有国有股和工会股,双星名人不是我一个人的。”
记者:“不过您现在作为双星名人大股东,却用这家民营企业去控股渠道?”
汪海:(汪海再次打断了记者的话)“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说着,汪海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时间有限,不能再接受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