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羊角脚绣花鞋
我的外婆活到92岁,瓜子脸,一头油亮的银丝,双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落地有声,见人一脸微笑,青年男女称哥、姐,中年的叫叔、姨,比她小十几岁的她都尊称为公、婆,在上下六村中称得上是最讲礼貌的老人。
外婆出生时,村里的封建思想很严重,妇女没有地位,男婚女嫁以“三寸金莲闺中秀”为标准,并有这样的口头语:牌位设祠堂、大脚垫眠床。妇女大脚被贬低为奴才下等人。女孩到五六岁就要“包脚”,外婆说起“包脚”时的痛苦,眼泪就要往下掉:“在我6岁那年,择好日子,我娘将我双脚放进八仙桌的桌档,把脚腰桥(脚弓)向下压断垫向脚底,形成羊角形。用长丈二、宽五六寸的‘脚纱布’将双脚紧紧绑住,并用针缝了,不准我解开。两脚疼痛难熬,还要逼我走路,走路时双脚像万箭穿心。夜里,脚在被窝中热辣辣的疼。这样苦熬了三四个月,看看脚形不会变化,才解开脚纱布洗脚。当时行走艰难,支着拐杖才能走路,一年多后才能放了拐杖行走。可走路总是小心翼翼走碎步,碰到要紧事也走不快,真是急煞人。”外婆的小脚在前后三村算得上“漂亮细脚”,这对她算是一丝安慰。
外婆的针线活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特别是她绣的绣花鞋别具一格。她自己做鞋,自己剪花样,自己绣花,她脚小像羊角,小小的羊角绣花鞋十分漂亮。大家拿“官升”(以前量米的容器)来给外婆试放,果然能放进“官升”里。当时村里有这样的风俗,一双细脚绣花鞋能放进“官升”里,父老乡亲就“喝兴采”。外婆做绣花鞋很有讲究,给小孩做的绣花鞋用的是桃花、梨花,花和叶比较细小。给老太婆做的绣花鞋是荷花。如果做“寄老鞋”,鞋底一般是软底,也做荷花,除茎叶外,花苞、花蕾、莲蓬等有12朵之多,十分好看。做鞋的丝线至少有5种颜色,多的甚至8至12种。我看过外婆的绣花鞋,红花绿叶,十分鲜艳,像真的荷花在鞋帮上。听说外婆出嫁时,外公派人来抬嫁妆,外婆将做好的羊角绣花鞋数双放进“大圆盘”中,排放在小八仙桌上,抬到外公家村头上,人们看到了都夸说:“这位新娘脚小鞋又做得漂亮!”
外婆到了80多岁,那双曾让她风光一时的羊角脚成了她的累赘,有好几次因为小脚站不稳而跌倒,造成手、脚骨折,行动越来越不便了。外婆在她92岁那年深秋离开了我们,她精致的羊角脚绣花鞋也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 上一篇:文昌:好手艺的修鞋匠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