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人民币升值 中国制造洗刷刷

人民币升值 中国制造洗刷刷

2008-06-06 15:21:11 来源:计算机世界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只是,它来得快了一点。2008年的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收于6.9916,突破了“7”这一重要心理关口。

    这也难怪,整个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只有7%,从7.8到7.3。而今年一季度就已经达到了去年升幅的一半多,从7.3到7。这样的升值幅度和速度,让很多中国制造企业惊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得确,有一些事情即将改变,几乎可以肯定会越来越糟。除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外,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国经济全面衰退,也将给中国的制造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7年来年均达20%以上的快速出口增长率,正呈现出十分清晰的趋缓态势,也许去年东莞的千家鞋厂倒闭不过是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响动,中国制造的大洗牌似乎才刚刚揭幕。

    大企业并不能决定一切

    中国的制造企业一直沉迷于规模的扩张,在大鱼吃小鱼的观念倡导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充,中国的工厂建设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虽然中国并不像一些国家那样对海外贸易过分依赖,整个出口总量只占到中国2006年GDP的36.8%,而韩国同一时期的比例高达43.2%,但也这只是说明了中国还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却依然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这是因为,在建工厂的投资款项逐步到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率快速增长,尤其是重工业迅速扩张,从2003年到2007年,仅中国钢材出口额就增长了10倍,从50亿美元增长到了500亿美元。

    这种产能意味着,中国的整个出口体系就像是一辆没有刹车的赛车,只要道路保持笔直平整,这辆汽车就能呼啸着一路向前。但如果遇上道路坑洼或者急转弯,意外就随时可能发生。中国的各个制造工厂近年来一直得以增产,是因为全球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到2007年期间是全球经济有史以来增长第二快的时期,这也转化为对廉价中国制造产品的大量需求。然而,如今这样的好时光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可能一去而不复返,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GDP增速都将大幅减缓。

    长期以来,中国的竞争优势来自它廉价的劳动力大军,然而现在这个优势正在减弱。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东南部省份,劳动力成本在过去4年间增加了50%,这又进一步让这些企业原本引自豪的规模变成劣势,造成了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生产的越多就越赔钱,而不生产就又只能倒闭这样的尴尬现状。

    出口型制造企业最受伤

    人民币快步进入“6”时代,最利好的因素莫过于抑制通货膨胀的持续高企,去年年末6.5%的通货膨胀率正是本轮加速升值最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一,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成又面临改变,这让部分出口型制造企业不得不承受升值带来的阵痛,这就好比让政府比较究竟是打右手疼还是打左手疼。

    一家南方纺织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年来,因为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的减少,出口重头纺织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一压再压,“现在我们公司的利润只有5%不到,因为价格的上升,订单量一再缩减。”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说,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今年年内升到6.5,“只有关门走人。”不过,这也许也是中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另一种结果——改变过分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调节经济失衡。

    央行行长周小川2月份答记者问时曾经表示,人民币适当升值或者稍微快一点,有助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尽管他也补充道,“抑制通货膨胀不会成为汇率机制改革或者市场汇率浮动变化的主要原因”。

    石油、粮食和矿石了,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的大幅上涨是今年国内CPI继续高企的重要原因;升值也可以使一部分生产能力转向国内市场,增加供给,平抑物价。

    “与以往略有不同,本轮加速主要受国内通货膨胀和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大,美国政府给予的压力相对较小。”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指出了升值的背景和根源。

    而在美国上市中国生产的一些企业,也好像面临了一场“无妄之灾”,要用在美国或香港市场上融到的便宜了的钱来支付人民币形式的工资、生产成本等。

    “升值对部分出口企业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目前通胀严重、经济失衡,只能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看哪一个对宏观经济的伤害最大。”某证券公司资深人士表示。

    中国制造危机愈演愈烈

    危机并不是进入2008年才突然暴发出来,2007年广东制鞋业的艰难处境早已在中国制造企业中敲响了警钟。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制造基地之一,很多鞋厂大门现在还贴着法院封条。老板跑了,工厂倒了,人去楼空,高成本让很多企业被迫关闭。

    亚洲鞋业商会在2007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停产的厂商约占广东全省鞋业厂商总数的10%,而珠三角地区鞋出口约占全国鞋出口40%。

    倒霉的并不仅仅是制鞋业。第一纺织网预计年内约有30%的服装企业可能面临出局,“企业的预期甚至更悲观”。 纺织工业协会则认为,30%比重偏高,“15%左右可以接受”。

    去年曾遭遇“质量门事件”的玩具业境况最糟。广东一大型玩具制造商表示,很粗略地估算,仅去年一年,广东玩具商倒闭的可能已经达到20%。他称,一位在业内颇有声望的企业最近也传出消息准备关闭在南海一家超过四千名员工的毛绒玩具工厂。“从业10多年的企业都准备罢手,着实让我们感觉行业前景暗淡。”该人士预计,今年内淘汰出局的玩具企业可能超过1/3。

    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使得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获益不多,不少人讥讽中国外贸只是“赚两个手工钱”。外贸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有100%,那么以加工贸易方式中国拿到的就只有10%,而前期的研发和后期的渠道可以拿走90%的利润。

    某机构研究人员称,今年将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冬天,更将是广东外贸企业的冬天。如果中国的人民币升值继续加速进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大的影响,而一些成本控制比较差的企业将被迫关闭。在这场人民币升值运动下,很多中国产业工人将被迫失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而言,正面临一场痛苦的转型和调整,而这场调整似乎有些残酷,但这个调整又必须进行。

    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最能感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冷暖的变化,现在,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现在正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

    无可避免的升值选择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走向,两股力量在拼命地拉扯着。一方面是国内通胀加剧、美国经济衰退、外部压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热钱隐忧、出口企业受损、就业压力加大。它们的力量悬殊影响着央行和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然而,对于目前的国内经济状况,汇改之前就坚持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们,仍表示乐观,认为应该坚持升值进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动向:浙江一些地方做进口生意的公司的注册量,近几个月来增加了很多。他认为人民币升值使进口生意转旺,同样可以满足市场,也同样可以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周其仁表示,“人民币升值是一把两面刀,受此损害的要叫喊,但获益的一般埋头抓新机会。在分析形势的时候,两面都要看到。更要看到,中国生产率的进步率与固定的或盯住的汇率无法匹配,人民币升值是无可避免的选择。”

    而在何帆看来,只要能找准升值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再加快一些也并非不可行。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大幅升值,但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人民币的表现都相当疲弱。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为4.3%,但与欧元相比,人民币已贬值3%,而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人民币对日元的贬值幅度也达到4.4%。JP摩根的数据显示,按贸易加权水平衡量,人民币今年初以来的升值幅度仅有0.5%。

    尽管保尔森可能会对中国提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赞许有加,但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就没那么高兴了。

    去年10月,七国集团数个成员国都赞成公开表达自己担心:中国对于允许人民币兑全球主要货币升值的意愿不够。

    高盛经济学家梁红对目前的人民币迅速升值的政策给予了正面评价:“是一举多得的政策选择,因为它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为内需增长留出更大的空间,还能够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通胀。”

    梁红也在去年11月份的一份报告《人民币汇率:央行难以承受之重》中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认为除了外部压力之外,国内通胀形势的恶化、美元的整体走软和中美两国间息差的逆转以及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均可能促使政府在不远的将来改变现状。并将未来3、6和12个月里人民币兑美元的预测分别上调至1美元兑7.09元、6.92元和6.61元。

    “2008年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可能做得只会多而不会少。”报告这么总结。

    沈明高所在的花旗银行预期,明年汇率升值幅度将明显超过今年。中金公司去年发布的预测也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加快,2008年底将达到6.79水平。

    远期市场的数据也给出了支持: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价格显示,市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将升值11.3%。

    制造企业如何应对升值压力

    应对升值压力,珠三角的出口型制造企业纷纷想出了一些应对举措,这就是签订短期合同、约定汇率、欧元结算 ,以欧元结算为例,广东一家知名灯具制造企业就表示为了规避汇率风险,用美元报价时,要求与采购商协商分担汇率风险,而在欧洲市场,坚持用欧元报价。

    而以上方法显然对解决短期的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是有效的,但人民币升值也仅仅是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中的一个,人工成本上升和《劳动合同法》实施也同样是制造企业倒闭的重要困素,面对以上情况,有以下几种方式可能是中国制造企业从迈出泥潭的有效方式:

    第一是进行企业迁移

    将企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越南或泰国等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这也许是中国制造最为悲哀的一幕,但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也许是最切实可行的,必竟这些国家有着更加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以越南为例就专门开通了邀请浙商参观当地产业园区的专线,并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的承诺,已经有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先期落户于越南。但制造企业如果盲目外迁到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着对文化、当地产业政策、法律和税收等相关问题,所以外迁之前充分对当地的相关产业配套情况进行了解,并与前期迁入的企业进行交流,才能将迁移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

    第二是进行产业升级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单单依靠生产处于竞争激烈中的产品而跻身于经济强国,美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一方面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开始寻求在其它利润较高的行业中利足,浙江的一家知名厨具家电制造商就先后进入了旅游、粮食深加工、无纺布生产等多个热门产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企业必须依靠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自己产品的名牌和技术含金量,投入自主创新的资金并勇于承担失败的结果,才能在本行业内越来越拥有竞争力。但同样,产业升级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贸然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如何构建一条销售通路将是摆在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

    第三是提升管理能力

    相比较前两种方式,提升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恐怕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见效的,但这又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这样的管理能力提升并非是企业的几个副总裁或总裁去报名参加某知名学院的EMBA班就可以领悟的。而是需要应用更加成熟的管理经验,成熟的信息化软件则是优秀管理经验的萃取,目前,很多制造企业的日常管理依然只停留在局部的信息化应用或手工上,而未能把信息化作为真正的管理助手或管理工具去应用,这就造成了信息化与管理成了怎么也捏不到一起的两码事,企业的高层只有以身作则使用信息化这一管理工具才能真正带动下面员工和其它管理层的积极性。

    有效降低成本,对于短期无法脱离竞争红海的传统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依然是当下能够生存下去的第一要务,而且不用怀疑的是,在这轮淘汰赛中谁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就有了日后重新统领市场的可能。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