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会给中国皮革行业带来多大冲击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地震,震级为8.0级。此次强震,伤亡惨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四川地区的皮革企业在这次地震中严重受损,据初步统计,11家受灾皮革企业经济损失高达7695万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7427人。
一、四川省主要皮革企业地震受灾情况统计:
据统计,四川省11家主要皮革企业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695万元,死亡7人,受伤11人。具体情况如下:
1、成都茂良皮革有限公司:大部分厂房垮塌,生产基础设施损坏,部分生产设备损坏,停产烂皮,原材料受损,经济损失达1015万元。
2、四川什邡亭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厂房受损31800万平方米,损失550万元,生产设备受损820台套,损失315万元。停产原料受损185万元。经济损失达1150万元,3人受伤。
3、四川什邡拳王皮革有限公司:公司围墙、锅炉房、厂房损坏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部分生产设备损坏。经济损失达1185万元。
4、四川绵阳安剑化工有限公司:厂房垮塌2000余平方米,生产设备损坏,经济损失达1550万元。7人死亡,8人受伤。
5、四川安县吉成皮革有限公司:公司围墙、锅炉房、厂房垮塌900平方米,经济损失为760万元。
6、四川绵竹新市制革厂:厂房损坏近1000平方米,部分设备损坏,工厂停产造成烂皮,经济损失达550万元。
7、成都立申实业有限公司:厂房损坏,部分生产设备损坏,制革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损坏,停产烂皮及原材料损失。经济损失达850万元。
8、成都富邦皮革有限公司:厂房损坏,生产辅助设施损坏,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9、四川绵阳市德华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及生产设施损坏,经济损失达260万元。
10、德阳祥松制革厂:厂房、生产基础设施损坏,经济损失达120万元。
11、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公司:部分厂房受损,停产造成原材料损坏,经济损失达105万元。
二、汶川地震千亿巨损袭击四川工业
汶川大强震注定要成为四川企业界刻苦铭心之痛。“仅仅根据初步统计,截止到5月20日,四川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1300亿元以上,受损企业至少在19000家以上,汶川大地震四川企业损失惨重!其中工业企业重灾区集中在德阳、广元、绵阳、等地。”5月21日,在四川省经委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经委宣传中心主任李富荣忧心忡忡的报出了一组四川工业企业的震灾后的受损数据。
汶川损失巨大,但影响主要在局部、短期: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可从四个方面评估。一是人员伤亡惨重,相当一部分失去生存能力,需要国家和社会长期救助,人力资本损失严重;二是资本存量受到严重破坏。房屋大面积倒塌,公路、电力、通讯、供水、供气、农业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三是资源环境受到破坏。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损坏了耕地、水库、矿山等自然资源,局部地区水资源等受到一定污染;四是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当地企业大面积停产,部分农田被毁,牲畜家禽大量损失。
总的看,地震对存量资本影响较大,损失额度可能数倍于南方雪灾,但总体上这种影响具有局部性和短期性,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对当年的生产影响不大。从工业生产看,虽然震区工业生产短期内几乎停滞,但由于震情最严重的11个县(市)合计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0.17%,且重灾区没有大型矿产资源,对整个工业产出影响较小。从农业生产看,位于山区的11个重灾县(市)合计粮食、油料与肉类产量分别占全国0.21%、0.34%和0.53%,占比都不大,不会对全国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从服务业看,地震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是旅游业,四川的旅游业仅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4%,总量影响较小。
汶川地震四川生猪生产受损猪皮供应趋紧
据悉,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生猪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据该局初步统计,德阳、绵阳、成都、阿坝、广元、雅安6个重灾市(州)生猪损失365.75万头,能繁母猪损失18.45万头,因能繁母猪损失,今年将直接减少商品仔猪184.5万头,全年生猪损失将达550万头,猪肉产量减少38.5万吨。该局还透露,截至5月25日,全省畜牧系统完成32933个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共处理死亡大牲畜175.6万头(只),其中猪151.8万头。这意味着,在此次地震灾难中,该省有近152万头生猪死亡。
此外,地震导致市、县、乡畜牧部门职工伤亡264人,其中死亡19人、掩埋13人、伤232人;损失畜禽4349.58万头(只),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83.82亿元。
受到地震的影响,猪皮行业供应日益趋紧,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产猪原皮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张生猪皮的价格已从去年的40~50元一路上涨到80~90元,目前已经突破百元大关。
经历了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春天这段时间,市场对涨价后的成品革开始慢慢接受,猪皮服装革和鞋里革的需求量都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原皮供应出现了问题,国产原料皮数量减少,进口生猪皮供应趋紧,价格一路上扬。中国的进口生猪皮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前几年主要用语猪皮鞋里革生产,近两年猪二层反绒服装革在技术上不断革新,品质提升,用于服装革的生产量也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皮鞋里革产地,内需和出口数量庞大,对于原皮的需求量也会继续上涨,原皮紧缺将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地震无情人有情国内鞋革企业踊跃捐款:
全国皮革企业携手援赈灾一亿多元款物捐送灾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房屋倒塌,同胞罹难,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
灾难就是命令,救灾重于一切,全国皮革企业纷纷响应倡议,捐款捐物。如百丽、达芙妮、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特步、奥康、康奈、红蜻蜓、双星、富贵鸟、乔丹、贵人鸟等鞋企;三元里皮具城、保兰德等皮具生产基地及企业;亭江、成都华峰、东阳等皮化企业,以及河南及黑龙江等省市皮革企业,纷纷响应倡议,捐款捐物。截至5月底,全国皮革企业及行业同仁已经为灾区捐款达一亿多元,此外还有大批的鞋、书包、服装等物资也及时捐送到了灾区。
香港毛皮业协会捐款一百万元:
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这次地震中香港毛皮行业也纷纷伸出自己的援手,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举办的TVB赈灾晚会中,香港毛皮业协会捐出一百万元。
北京雅宝路裘皮协会会长组织志愿者亲赴灾区:
汶川大地震进入第十天,始终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许多名志愿者都奔赴了灾区。回河北老家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北京雅宝路裘皮协会会长王文忠自发率领本村十四名青年农民突击队员和八名支农大学生组成的爱心救援联队,也于十五日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这支二十三人的队伍到达灾区后,辗转于成都、彭州、都江堰之间,多次自费采购物资,安抚灾民,搭建帐篷,帮助防疫人员消除隐患。当他从新闻中得知中央组织部接收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后,马上从救灾现场打电话回家,委托家人向党组织交纳了10万元抗震救灾“特殊党费”。
四、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内皮革企业逐渐恢复生产
四川最大皮革服装出口企业恢复生产:
停产23天,四川省沃特龙服装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复工。作为四川最大的皮革服装出口企业,又身处重灾区什邡市,沃特龙的元气恢复,对四川外贸企业具有标杆性意义。
沃特龙的客户以东欧、中亚、西亚为主。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还重新调整了生产流水线,将原有的7台机器匹配成15台,通过更为精细的分工办法,提高了10%-15%的生产效率。
皮革工厂工人心中“余震”难消:
四川某皮革公司负责人余淑群说,公司这栋三层楼的厂房,外观上看没有任何损坏,建筑专家也曾作出“可以放心使用”的鉴定。但工人们一直很害怕,地震过了好几天,才有人陆陆续续返工。回来上班的工人只要感受到轻微晃动,就飞快冲下楼,半天不敢上去。有时候甚至没有晃动,突然一个工人喊一声“在震”,工人们又立刻惊恐地丢下手中的活,下楼“逃命”。对于员工的心情,余淑群非常理解,虽然生产压力很大,但她没有要求工人加班,为让工人们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自救”遭遇效率难题
据了解,该公司和德国客户签订的300多万元的合同已经延期近一个月了,虽然客户对地震灾害造成的延期表示理解,但由于皮革服装在国外上市有固定的时间,所以必须加紧生产。然而,毕竟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工人们根本不能安心工作。一位姓李的女工说,她现在上楼都觉得腿发软,坐在缝纫机前又会觉得头昏眼花。甚至有工人提议把机床搬到户外,说不敢呆在三楼车间。余淑群说,工人在恐惧、紧张的情绪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目前工人的压力大,公司的压力更大,“生产自救之前,还是要先解决心理问题才行”。
志愿者说:“人们对地震的恐惧都有一个载体,比如地震当时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载体,现在就是要把这个载体换走,消除人们对于地震的回忆。”现在,大多数人的恐惧已经被喜悦和激动所代替。
五、国内皮革企业西部大进军遭遇地震危机
皮革行业刚刚发生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地震”。皮革行业内部矛盾,国家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实施等等这些因素引发了中国皮革行业的一次“地震”。行业政策的地震致使多数国内皮革企业纷纷转投西部。而这次四川发生的地震,不知道会不会给转移的鞋革企业带来沉重的灾难。
从5月18日召开的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中我们可以看出,持续可感的余震似乎并没有阻碍鞋革企业向西迁移的脚步,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表示,鞋革行业是“候鸟经济”,总是向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我国台湾地区,90年代转移到广东东莞和浙江温州,目前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西部的低成本正吸引东部资金流入。
六、汶川地震给经济运行增加不确定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年初的冰冻雪灾和近期的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如何客观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总需求扩张势头减弱,增长高位趋稳
从当前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看,受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总需求的强劲扩张势头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由过去5年加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
出口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受外需放缓、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继续放缓,进口增速进一步加快,外贸顺差有所减少。对出口需求下降的影响不宜过分夸大,减少顺差仍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期望目标之一。首先,世界经济仍会保持较高增长,美欧经济出现大幅衰退的可能性变小,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决定我国出口增长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我国出口商品以消费品为主,受发达国家经济放慢和收入减缓的影响很小,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加大对我国商品的需求。第三,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劳动生产率上升更快,出口竞争力和价格竞争优势仍然较强。
灾后重建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且不排除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一是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京沪高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仍将拉动投资增长;二是目前投资回报空间仍然较大;三是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投资冲动仍然较强。除了这些影响投资的基本因素之外,今年南方雪灾和地震灾后重建也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可能继续发挥作用。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有利于消费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消费倾向趋于稳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也将对消费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增强也会带动居民提前消费。
压力依旧,防通胀任务艰巨
今年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2%,是1996年以来的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7.2%和10.3%,比上年同期提高4.3和6.3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出现加大的趋势。从未来看,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且主要表现为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全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美元贬值和全球流动性过剩是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导原因。从目前的情况看,引发美元贬值的因素减少,但美国经济仍不乐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稳定利率的同时,有可能继续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全球流动性依然充足,投机资本会继续借助世界粮食供不应求、石油紧张、生物能源转换等问题炒作初级产品价格。
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农产品生产成本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而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走高。南方雪灾和地震灾害也减少了农产品供给,推升价格上涨。此次地震对灾区工业、农业产生的破坏,受灾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无疑也会对当前食品上涨产生新的压力。
三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迫在眉睫。我国成品油原油价格倒挂,煤电价格没有理顺,环境税和资源税缺失,资源环境价格体系改革可能增大短期通胀压力,但如果改革推迟,扭曲逐步累积,损失可能更大。
四是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年轻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供应趋紧,工资上涨幅度较大。此外,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部分地区实施农民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等,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稳一紧”政策不能变
由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明显减弱。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稳定物价预期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发展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二是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的进口。三是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
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从紧的货币政策将通过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抑制投资膨胀,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稳定全社会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引导。可以通过确定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或预告通货膨胀水平,适时引导预期。
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步伐适度加快,会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当前我国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幅度短期内加大一点不会带来热钱的大量流入。
加强对物价调整的控制。对成品油和电力等产品补贴会形成财政沉重负担,不利于发挥价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调节作用,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但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防止出现轮番涨价。
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表现为输入型特征,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和完全根治。因此,应利用国际上各种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机制,协调各国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稳定全球汇率水平和价格水平。同时,应及时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动的各种准备。
- 上一篇:越南企业家寻找机会扩大对日出口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