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候鸟将到湖北“越冬”
18日到20日,湖北省组团到沿海一带招商,这不仅是湖北在中博会后主动出击、承接沿海传统产业转移的大动作,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湖北将第一次担负起承接产业大转移的历史重任。
为何说这次赴沿海的招商行动是历史给予湖北的天赐良机呢?
在近两年的中国经济生活中,人民币升值、国际性的资源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扬,以及日益严峻的出口竞争,让相当多的企业挣扎在盈亏平衡线的边缘。这一境况,似曾相识。沿海今天的局面,其实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香港和台湾十分相似。沿海的今天,正是香港和台湾的昨天。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台湾的诸多传统产业,因为地价、人工成本和以国际油价为代表的资源价格上涨,加上汇率升值,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扬,而国际竞争又导致企业难以涨价,因此,一大批传统产业纷纷迁往中国沿海一带。
珠三角能够成为中国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正是拜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大势之所赐。一大批产业群,如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玩具、五金、电器甚至电子等,纷纷落户珠三角,一大批闻名全国的大企业,如美的、格兰仕、TCL、康佳、科龙、李宁运动装等,在珠三角迅速崛起,迅速抢占内地市场,与它们配套的无数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20多年前落户广东的产业群,如今又得像候鸟一样,向更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迁徙越冬。承接沿海传统产业转移的任务已历史性地落到了中部各省身上。
中部省份,比之西部更适合承担这一历史任务。中部尤其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省的降水,西部是怎么也比不了的;四省的水陆交通,特别是出海口,西部也无法比拟。在这两点上,湖北省暨武汉市均得天独厚。
中部省份,比之东南亚、南亚一带,也更适合承担这一历史任务。同东南亚和印度等国相比,中国中部各省有着相当多的比较优势。如基础设施建设,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印度无法同中国中部相比;劳动力素质,也是如此,湖北的教育在全国更是首屈一指;加之中国良好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是这些国家怎么也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