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广东皮革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遭遇拐点
2008年,我国皮革业与整体经济形势一样,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进入了矛盾突显期。有人称之为:中国皮革业的“拐点”已经到来,也有人称之为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还有“风暴”、“危机”,等等。表现在: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我国皮革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贸易摩擦越来越多,针对我国皮革产品的反倾销、有害物质限量规定和多种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在国内,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控制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出台了取消生皮加工贸易出口退税、降低鞋类、箱包等皮革制品、毛皮及制品的出口退税的政策;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成本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成本不断加大,这些都对高速发展中的我国皮革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以上因素对以出口为主的广东省皮革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广东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生产总值为979.4亿元,比2006年增长19.8%,即全省皮革行业在2007年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放缓;而部分产品产量出现下降,如皮鞋产量为9.2亿双,比2006年下降10.2%;鞋类出口(包括欧盟)仍有较大增长,全年共出口35.5亿双,比2006年增长11.4%,其中欧盟3.4亿双,占9.5%,比上年增长27%。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的、面临新考验的我省皮革行业,不应再片面追求增长的数量、产值和速度,而应更加重视质量、效益、节能和环保,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外延型向内涵型、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才能处惊不变,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 上一篇:四川省皮革行业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