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呼声与支出压力并存 财政政策面临两难
半年度数据公布之后,尽管停止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呼声频频,但综合宏观调控相关部门的表态,继续坚持从紧货币政策和适度放宽财政政策为更具可能性的选择。
其中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化解可能出现的滞胀局面的关键所在,而由于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政策面临操作空间有限的困境。
企业、学界呼吁减税
“纺织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现在已经支撑不住了,如果不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在6月中旬的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在回答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的提问时,大型纺织企业山东如意集团(爱股,行情,资讯)董事长邱亚夫表示。
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出口退税的大幅度下调与人民币升值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2007年7月1日,553项“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降低。
面对企业的呼吁,决策层迅速给予了回应。有媒体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将择机出台。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上周一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扶持政策,帮助出口出现问题的纺织等行业。
纺织业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面对内外交困的市场环境,降低税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渡过难关成为企业和学界的一致呼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经济当前正面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此前通胀和GDP增长都是同方向变化,而此次出现了反方向变化,需要特别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
哈继铭建议在税收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适度降低个人所得税,出口退税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调整。“如果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的调整,可以考虑增值税改革全面铺开,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性的增值税,允许资本开支在税前全部列支。”
此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在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也建议,面对可能的滞胀局面,应该革新政策思维,对总供给进行管理,具体的做法是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样一方面可以应对通胀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不会降低产出,经济可以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