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需求减弱已初现端倪 外需下滑影响几何
受多重因素制约,我国外部需求出现了增速减缓、支撑力减弱、贡献率降低的现象。在外需减弱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国内需仍保持较快增长,将继续发挥其内在增长动力作用。
出口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之一。今年年初以来,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一直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外部需求出现了增速减缓、支撑力减弱、贡献率降低的现象。从发展趋势看,国际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未来面临的外部形势可能还会更加严峻。在外需减弱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国内需仍保持较快增长,将继续发挥其内在增长动力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内需将会弥补外部需求增长的不足,从而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外部需求减弱已初现端倪
外需贡献率出现下滑,净出口比重明显下降
从使用方面看,最终消费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净出口则大幅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第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大幅回落23.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从使用结构看,消费和投资比重均有所上升,净出口比重明显下降。第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比重为7.1%,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外贸顺差过大的情况有所改变
内外因素交织加剧了中国出口困境。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34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进口5675.7亿美元,增长30.6%。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6月份贸易顺差达213.5亿美元,虽然是今年年初以来的月度最高,但鉴于2007年6月份外贸顺差较高,达到269.1亿美元,因此今年6月份比上年同期仍然下降了20.6%,净减少55.4亿美元。
国有企业进口增长显著,贸易结构有所改善
今年年初以来,国有企业进口增长显著,上半年国有企业进出口3013.8亿美元,增长3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4%,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2.7亿美元,增长16.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8.2%;进口1801.1亿美元,增长45.2%,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4.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7%。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品种进口均价大幅上涨。上半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840亿美元,增长69.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0.5%和32%,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6.9%和28.8%,再创历史新高;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4.5%,增幅有所回落,对欧美出口趋于平稳;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3%,在贸易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原油、成品油、煤、焦炭、钢坯等出口量明显下降,生铁、铁合金、电解铝、皮革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也大幅下降。
外需下滑趋势将难以改观
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从发展趋势看,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减速,外需放缓,加上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生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表明,世界经济减速将成为事实,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比2007年放慢1.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0.5%,放慢1.7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长1.4%,放慢1.2个百分点;日本增长1.4%,放慢0.7个百分点。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汇市、股市、债市、期市及商品现货市场都受到冲击,这都对各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国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今明两年由出口贡献的需求增长会有所减弱,甚至出现负值。
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将集中显现
近年来,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强化紧缩性出口政策、扩大禁限类商品范围、实施扩大进口战略、下调进口暂定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此外,出口退税下调及外部环境恶化等内外因素交织,将会对出口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一系列调控措施累积效应的逐步释放,成为贸易顺差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口减缓和进口提速态势。进口增速达30.6%,超过同期出口增速8.7个百分点。
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将会继续抑制出口,促进进口
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显著加快。截至6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1%,折合成年率为12%。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对出口不利,但能够节省进口产品的购买成本,对进口有利,部分原来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纷纷增加进口业务比例。今后人民币仍然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都可能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将导致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受阻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多达17起,涉案金额高达19.1亿美元。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借产品安全问题频频向"中国制造"发难,导致蔬菜、水海产品、玩具等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三者合计拉动同期出口增速下滑0.3个百分点。
总之,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出现同比下降,是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仍将延续出口放缓、进口增速格局,贸易顺差迅猛扩张势头以及贸易失衡矛盾将得到逆转。
内需将支撑外需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在外部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的背景下,如内需增长亦不乐观,净出口减少将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很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国内需求旺盛,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口增速减缓带来的负效应得到了一定的缓冲。今后我国进口增速将会继续快于出口,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进口实物量的增长速度还要大一些。进口增长速度越快,说明国内需求十分强劲。
从国内情况分析,扩大内需的战略已见成效。2008年,内需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为明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尚好,外汇储备规模大,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抵御能力和抗金融风险能力增强。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现了逐月加快的态势。消费、投资的增长速度差距正在缩小,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逐渐转向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的局面。
可以说,我国内需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减轻了美国经济大幅减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为扩大内需和加大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提供了基础条件。
消费加速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从中长期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将持续保持。近三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9%、13.7%和16.8%,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但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实际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如考虑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因此,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十分明显。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各种迹象表明,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表明我国经济高增长已逐渐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稳步攀升的新一轮消费增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显示出消费拉动的强大动力。
- 上一篇:皮革外贸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