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州模式”的前世今生
周德文认为,温州在经历了经济发展转型阵痛之后,必将迎来艳阳高照的新气象。
这段时间,因为一句“温州可能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的言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成了温州公众、全国媒体的聚焦点,也让他承担了比平时更多的心理压力。
在温州,周德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他的人认为,他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干家;对他有非议的人则认为,他沽名钓誉,善用媒体来炒作自己。
“功过人心知,就让他们说去吧,如果在乎他们的言论,我早就被唾沫星给淹了。”从容与镇定写在了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脸上。
风波的缘起
今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温州制造,面临危机?”专题节目,周德文在采访中表示:“温州共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能有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
节目播出后,一些媒体纷纷对此进行转载或者再加工,刻意突出20%的概念,并以“倒闭”这个词替换“停工或半停工”。一时之间,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温州中小企业20%倒闭”经一些媒体渲染成势后,引起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周德文迅速上报《关于温州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状况的初步报告》,解释20%这一数据的来龙去脉,并分析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举措。
与此同时,温州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着手开展2008年一季度全市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调研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以我市各重点乡镇为单位,倒闭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为12%,最低5%。”并非之前盛传的“20%倒闭”。
周德文认为,这个统计工作中的素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的观点,说明温州市不少中小企业目前确实面临危机。
事实上,在“20%倒闭”的传闻来临前后,温州市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征兆,或多或少已经显现出来。
来自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2007年温州有超过20%的打火机企业没有销售记录。近年来,打火机行业企业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目前已从一年前的六百家左右锐减到现在的不到一百家。
温州市烟具协会会长周大虎对此忧心忡忡:“温州的打火机企业在一年的时间里倒闭了八九成,年初以来,还在生产的大概有三五十家,还有三五十家在硬撑着。”看着身边曾经的同行一个个相继倒下,作为温州打火机行业领军人物的周大虎心情颇为沉重。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2008年第一季度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温州制鞋企业年初以来倒闭转产的企业有70多家。据协会内部人士透露,原本利润微薄的鞋企面临严峻的价格战,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选择退出,鞋企从2003年的5000家,降至今年的2600家。一些企业转移到四川、福建甚至东南亚和俄罗斯;一些企业将资本转移到房地产、矿场或者股市,退出制鞋业;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抵制风险能力较弱,干脆选择停工。
“温州模式”的困局
周德文认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因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内外消费市场疲软、土地价格飞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企业面临多重挤压,但在低价格、低成本的市场竞争游戏规则下,谁提高终端产品价格就意味着谁被率先淘汰。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这场危机面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这也为质疑“温州模式”的人提供了一个说辞,温州经济的发展是沿用原来的模式,还是推倒重来,一时间又成为学界与媒体的争论焦点。
“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沿用原来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死路一条;推倒重来,等于否定二十多年来温州的经济发展成就,更不可取。”在周德文的人生履历里,温州是他事业起步、稳定发展的福地,生在浙西小城江山的他,已经与浙东温州融在了一起,温州发展的点点滴滴都是他关注的对象。
他认为,温州人传承瓯越文化中重商勤奋的传统,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在全国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地缘人脉网络,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活跃的先锋,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草根力量,拥有20年来中国最脍炙人口的财富增长的故事。
“温州模式”也是在这一阶段风生云起,温州的发展经验曾经让一拨又一拨的人顶礼膜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温州模式”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权的障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小农意识,使分散经营的温州民营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二是温州企业大都是从家庭工厂发展起来的,其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表现出不适应性,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培养、储备等方面,家族管理制度成了严重的阻碍;三是经营方式的落后,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四是产业产品循环往复、低层次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力低,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更为剧烈的竞争;五是经营理念的落后性,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已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缺乏诚信、惟利是图必将遭受社会的唾弃。因此,原来的“温州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周德文认为,“温州模式”的局限性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并非如有人所称的“温州模式”已“未来先衰”,将被历史所淘汰。“温州模式”不是静止的,它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很明显,温州需要一场战略调整。
“温州人清楚:不调整,温州就是‘死棋一盘’”。周德文表示。
温州的明天在哪里
如何使温州模式焕发出新的力量?如何使温州经济突破“玻璃天花板”?早在几年前,温州市委市政府就强势推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发展战略,周德文把它称为“一号工程”。
一般招商引资主要为了吸引外来资金,但是温州有所不同,主要着眼于“以民引外,民外合璧”,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提升民营企业的产业层次,淘汰低层次产业、加快破解“低、小、散”难题。用温州人自己的话说,“一号工程”要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元背后的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和市场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温州提出“绿色门槛”、“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三大标杆,推动民营企业挑选优质外资合作。同时,温州对招商引资审批时间过长等9个问题进行逐一破解,把审批时限由6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温州还明确提出了力争今年"征而未供"土地实现90%以上供地、已供地企业进场率达90%,力求解决要素制约问题。
“以民引外,民外合璧”还刚刚开始,其中的意义,远未展开。
周德文很赞同外界对温州发展历程的总结,他认为值得把这个总结说一说。
首先,回顾温州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奋发的创业史。一个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先天条件不足的地方,因为民众的聪慧勤奋,走南闯北,发展出独特的温州经济。在温州,几乎人人皆“老板”,但是“老板”一词,在温州是吃苦、敬业、不间断地奋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掉以轻心的“同义词”。一句俗语“白天做老板,夜里睡地板,晚上看黑板”,形象地描述了温州人刻苦、勤奋、好学的性格形象。
其次,回顾温州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育史,千家万户一起,千军万马一道,分解各道工序,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成本最低化。经济学家称之为“小狗经济”。正泰、德力西等龙头企业正是依靠了铺天盖地般的“小狗”们,才得以傲视群雄,而温州的经济也才有如此的竞争力。
第三、回顾温州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全球范围的“演变史”。温州全市工业年产值2000多亿元,但温州人在外所办企业实现的销售额亦超1600亿元。近两百万温州人在国内经商,目前拥有1000多亿元固定资产,兴办企业近4万家。同时,50多万“闯荡”海外的温州人,正在欧美开店办商场,圣保罗、罗马、莫斯科等世界大城市里矗立着“温州商城”。经济学家称,只有把“温州市经济”和“温州外经济”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州经济。
如今,“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给温州经济和温州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温州将从“内源式”的、依赖地缘人脉关系的、自我积累发育的发展模式,转向开放接纳的、借鉴融合的、面向全球的发展新路径。
似乎是在悄然间,温州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温州模式”的希望
也就是在几年前,以周德文为首的一批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率先提出了“新温州模式”的概念,这与温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号工程”不谋而合。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温州人已自觉地摒弃传统的温州模式中不适合温州发展的元素,有意识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曾经,周德文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出过这样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话。
在他的表述里,他把温州经济称为老百姓经济,温州人无意在中国创造一个“模式”,也没想在中国推行什么模式。所谓的“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在长期的发展经济和改革实践中自发地、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温州人民的创造,是温州人民在新时期的一大贡献。“新温州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温州模式而言的新的探索、新的发展经济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温州人民在实践创新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学术界只是将它作了概括、作了一定的提升,所以,“新温州模式”不是摒弃传统“温州模式”,而是在传统温州模式的基础上作了继承和提高。温州模式作为成功的发展模式,迄今尚有积极意义,特别是温州人在艰苦环境下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渴求致富、敢冒风险,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的精神更是值得继承和发扬。
周德文还表示,既然作为新温州模式,除了继承和发扬,必定还有一定的突破;首先,新温州模式突破了原温州模式那种以家庭工厂、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走向了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的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其二,新温州模式调整了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向了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道路;其三,改变了单纯以专业市场,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的道路;其四,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企业经营普遍提高了素质,逐渐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智慧和理性思考的温州新型企业精英;其五,企业开始摒弃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开始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其六,产品档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开始走向协同作战和自律,区域品牌日益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果一定要给‘新温州模式’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可以这么来表述:所谓‘新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在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以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以规模化、集团化、社会化的现代企业为支柱。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为依据,以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家为骨干,以区域品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战略的发展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周德文对‘新温州模式’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归纳,他还相信,虽然温州经济的发展现在尚处于转型阵痛期,但聪明的温州人会让温州经济再次腾飞。
- 上一篇:“珠三角民工荒提前了20年”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