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鞋飞跃时尚
回力鞋只是个误传。
精灵王子奥兰多穿着一双简单到简陋的白跑鞋招摇过市,引发了时尚圈对这一装备的追捧。经网络热炒,粉丝们发现它居然来自于上海,而且是已经在中国存在了数十年的“臭球鞋”。
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连续几期报道中国回力球鞋杀入欧洲市场的传奇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在粉丝们这里得到了新的解释,眼尖的粉丝们甚至鉴定出奥兰多穿的跑鞋不是“回力”,而是“飞跃”。
这又有什么关系?!在这种中国元素的时尚浪潮中,同样原产于上海的回力也有自己的粉丝,只是回力74岁,飞跃44岁。
飞跃粉丝们的追星之路让人难忘。这些型男潮女们也开始在大街小巷中寻找飞跃的消息,一提起“大博文鞋业有限公司门市部”,粉丝们更是血脉贲张。这家位于长宁区遵义路585号的小门面成了拥趸们的圣地,男男女女们空手而来,满载而归。当然,也有特意脚蹬“飞跃”前来膜拜,在门口拍照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的人。于是乎,巴掌大的门面天天被挤爆。要知道,这里可是所剩不多的劳保用品店之一。
时尚在文化作品中能够得到最好的沉淀。苏童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描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三四十年前的充满暴力倾向的青少年穿着上海产的“回力”牌球鞋,一惊一乍,甚是拉风。现今去巴黎买个LV的仪式感都无法与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前往上海买双“回力”相提并论。
追溯回力的历史,刚好是在灯红酒绿十里洋场的末期。早年的大孚橡胶厂主要生产轮胎,间或有副产品——白球鞋的出现,尽管只是一双单调的球鞋,但好歹也浸淫了多年“东方巴黎”的时尚与风流。不过彼时的上海,运动与休闲远未当下这般活跃,白球鞋流传的范围也并不广泛,只有少数的爱好者有过。而真正成为众所周知的“回力”则是解放后这家工厂开始公私合营后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延续着过去的风格。这样一则小道消息,来中国旅游的英国人几年前在上海一个犄角旮旯里偶遇“回力”,回国后收拾祖父的遗物时竟发现了一双很眼熟的球鞋,年代久远但被保存得很好,只是有些发黄。仔细想来,居然是“回力”,而祖父上世纪30年代正供职于上海的汇丰银行。
外乡的月亮总是更圆,老外不懂这句话,但他们懂“距离产生美”。中国人追着LV、GUCCI跑的原因或许从内心深处是因为他们的设计、生产包括代言的明星都离我们很遥远,这才是时尚的范儿。
最近的亲身经历坚定了我的判断。来上海看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几个意大利时尚女郎在徐家汇一家佰草集的专卖店里停留了很久,貌似有备而来。原来其中一人在巴黎的丝芙兰连锁店试过一次佰草集的产品后就念念不忘,居然还成了粉丝。她说,在欧洲有一拨像她这样的人。
借着来上海看奥运会的机会顺便来佰草集的产地扫货。这位超级粉丝居然还打听出了“六神”与之是一家,本着爱屋及乌的心理,这位意大利姑娘还打算带一些“六神”的花露水回去。
飞跃的走红也是源自两个法国人巴斯坦和斯圭亚在上海街头的偶遇。兰寇、娇兰漂洋过海敷上时尚达人的面庞时,佰草集、六神们也悄悄干上了同样的事,没准下一个被发现的是历史更悠久,更便宜的“雅霜”。
上海的小资们涂上带有檀木香味的BOSS香水是模式之中的时尚,意大利女郎擦点儿六神花露水是匪夷所思的时尚。
LV夹着价格两万元的蛇皮袋气势汹汹的走来,PRADA踩着上世纪90年代人人都有的健美裤睥睨天下,连Longchamp也开始在自己当季新款的包上印着“为人民服务”时……这些听起来很完美,如果再有一顶绿色带红五星的军帽就好了。
奥运后的中国本身也即将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与符号,有什么不可能的?
- 上一篇:老牌国货鞋的西方“化蝶”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