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千双不能穿的鞋
在王雪琴看来,收藏的这些工艺鞋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文化的缩影,是被历史所湮没、被人们所遗忘的文明历程。
在中国民间,“鞋”字由于与“携”、 “谐”、“邪”等字同音,常被赋予吉祥的含义。如把精致的工艺鞋挂在腰上,民间称为“提携”,意指在事业或工作上能“平步青云”;工艺鞋摆放家中或赠送友人也含有“避邪”、“和谐”、“携友共进”等美好祝愿,因此各种各样的鞋也成为部分收藏家的藏品。
家中开了“鞋城”
家住济南机床二厂路的王雪琴女士就是一位工艺鞋收藏家。从1980年至今,她已收藏了1600余件工艺鞋。
一走进王雪琴的家中,便可感受到她对鞋的痴迷:墙上挂着别致的工艺鞋,茶几上摆着小脚丫形状的石头工艺品,案桌上放着形似鞋楦的奇石,沙发上还放着一个刚买来的“鞋”包……在她专门的藏室里,各种类型的工艺鞋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鞋材质各异,有金属、树脂、陶瓷、玻璃、水晶、橡胶、玛瑙、石头、玉、景泰蓝、牛角、木、草、藤、皮、革、棉、丝、纸等三十余种;品种造型有花盆、打火机、烟灰缸、储钱罐、鞋拔、香水瓶、酒瓶、酒杯、玩具、发卡、耳环、中国结、钥匙链、笔筒等近百种;规格大的近一米长,小的则如米粒;重者二十多公斤,轻者仅几克。
从小就和鞋结缘
王雪琴告诉记者,她对鞋子的痴迷深受家庭的影响。“爷爷和父亲都是当时济南有名的鞋匠,因此我天生就有一种爱鞋的情结,打小就和鞋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参加工作后,王雪琴有了自己的收入,开始走上收藏工艺鞋之路,随着藏品的增多和对鞋文化的不断了解,她对收藏工艺鞋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走到哪儿,她都会寻找心系情牵的工艺鞋。
有一次,王雪琴去云南旅游,在旅行团即将离开的时候,她在一家商店里发现了一双纳西族翘头尖鞋,价格不菲。“我问价的时候,卖鞋的人都不愿搭理我,没想到会碰到买主。这鞋是从百姓家收来的,摆了好几年无人问津,没想到会卖出去。所以说收藏也讲究缘分。你瞧,它的花纹多精美!”
另外,一双做工精细的寿山石工艺鞋也是这样收藏而来的,而很多鞋子则是朋友赠送的。她指着盒子里放着的3只大小不同的水晶鞋说,3只鞋子分别来自3个朋友的馈赠,恰好集成一套,凝聚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藏品就是文化的缩影
王雪琴说,收藏工艺鞋仅仅是出于收藏者的个人兴趣爱好,而并未过多考虑其收藏价值。在她看来,藏品不仅仅是藏品,更是时间背后文化的缩影。收藏的不是物,而是民俗、是文化,是被历史所湮没、被人们所遗忘的文明历程。因此,在收藏鞋的同时,她还收集了大量有关鞋文化的读物和图片资料。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鞋的收藏和展出,使人们对中国鞋文化有个新的认识。她还希望“以鞋会友”,结识海内外的藏友,共同发掘鞋文化,弘扬鞋文化。
- 上一篇:以伦敦命名的运动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