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后经济 奥康铆劲前行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于8月24日圆满结束,各国政要赴京出席闭幕式,盛赞北京奥运成功举办。我国运动员最终囊获51枚金牌,稳稳拿下金牌榜第一的荣誉。
北京2008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奥康集团乘着奥运东风,铆劲前行。
继续圆梦
塑高端品牌
自8月8日奥运会开幕以来,当礼仪小组和护旗手脚穿精致考究的皮鞋,以大方、自信、从容、甜美的表情出现在各个比赛场馆颁奖仪式现场时,他们脚底下的鞋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奥康集团因此浮出水面。作为一家拥有20年制鞋经验的民营企业,2001年北京申奥的成功,使奥康集团萌生了服务奥运的梦想。经过长达6年的努力,奥康集团终于在2007年3月22日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肩负着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礼仪小姐和护旗手提供专业用鞋的使命。
成为北京奥运会皮具供应商,奥康集团就下定决心要拿出最好的产品。据了解,奥运会上所使用的奥康集团产品,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所倡导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说:“赞助奥运,不只是借奥运推广塑造品牌形象,而是借此实现企业文化、品牌核心价值、技术创新、品牌营销四个方面的整合提升,继而达到企业的整体实力升级。”
奥康品牌管理本部姜一涵介绍说,奥康集团自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供应商以来,先后在国内3000多家专卖店启动了体验奥运活动,并推出了奥运限量鞋及“祥”系列鞋。同时,还围绕北京奥运会,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据初步调查,在奥康集团启动的一系列奥运营销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2007年5月以来陆续推出的以“圆梦奥运”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据透露,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康集团的“圆梦奥运”行动依然会持续下去。届时,奥康集团将锁定今年的部分奥运冠军,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不过,新一轮的‘奥运圆梦行动’将改变以往帮助奥运冠军实现公益梦想的做法,转而助其实现自身的梦想为主。”奥康集团品牌管理本部总监姜一涵表示,首批新“奥运圆梦行动”将产生6至8位奥运圆梦行动形象大使,主要考虑以浙江籍的奥运冠军参与为主。目前,奥康正在积极联系争取朱启南参与其中。
借力发力
放眼国际大舞台
国际化是奥运合作商家的一个更加务实的目标,例如联想、中国银行等。对于已经是中国鞋业领导者的奥康来说,提升品牌知名度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更为关键的则是国际化。在王振滔心中,世界鞋王的梦想始终不曾磨灭:“国际化一直是我的梦想。目前,奥康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建立了五大销售中心,并在米兰设立了鞋样设计中心。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国际化还只是在初始尝试阶段。”
王振滔对国际化有着极其清晰的认知:“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个口号。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产品营销网络走出去,然后是品牌走出去,最后是整个民族工艺走出去。”按照王振滔四步走的逻辑,现在的奥康还不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空有豪气就能完成的事。
王振滔认为,奥运是一个契机,是可以让奥康走向国际化的绝佳时机。“我们不仅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还在接触2012年伦敦奥运会组委会,欧洲是鞋业大市场。”王振滔透露,奥康正在谋划开发欧盟和日本市场。
梦随奥运
奥康更上一层楼
业内人士指出,“到目前为止,奥康还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全国品牌,虽然奥康的官方网站指出其在全国有5000多家销售门店,但是在北方,特别是在北京却很少见到奥康,因为奥康的市场还主要集中在南方以及东北”。
的确,虽然奥康能够在上海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亿至3亿元,但在北方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是奥康推行的是连锁专卖店模式。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消费者购物大多以商场为主,喜欢这种热闹和货比三家的气氛,这也是为什么奥康在北京的名声远远不够响亮的主要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消费调查,奥康也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调整战略,专门针对北方市场实行新的营销策略,产品更多地进驻大商场。同时,奥康还提出了开设“大店”的新思维。据了解,这也是源自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的一个构想,将来每一个“大店”都要达到几百或上千平方米的规模,将大卖场和连锁店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
此外,奥康还提出要建立“奥康网络商城”,即不仅要有实体店,还要在网上自主开展营销业务。用王振滔的话来讲,就是“地上有几千家店,空中就要有几千家店”。尽管初期投入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网络商城这一越过中间渠道的商务直销模式,将会是一种成本最为节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营销新模式。奥康公司高层预见,奥康的未来将随奥运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