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材资讯 > 皮革优势传统产业等待升级

皮革优势传统产业等待升级

2008-09-08 09:06:28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产业集聚基地背景下的传统产业”系列报道之一

    在不算长的深圳发展历史河流中,有这样一些行业,它们曾经是深圳经济的不二支柱,体现着相对于全省甚至全国的比较优势,为深圳带来了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也曾经为深圳吸引了大量外资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目前,家具、钟表、服装、珠宝等深圳优势传统产业仍占据全市国民经济接近半壁江山。2007年深圳加工贸易出口额达1068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63.4%。

    然而,受经济规律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些辉煌一时的传统产业中,一些企业选择外迁、改行,或干脆歇业、关门,更多的企业不约而同走上另一条道路——以转型求生存,更求发展。

    早在5年前,深圳就曾反复筛选了9个传统产业中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升级改造潜力的行业,计划以建立聚集基地的方式来改造、提升这些传统产业。至今为止,这一计划虽然进程较慢却依然得到官方的有力支持与推动。

    正如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所说:“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加工贸易依然是深圳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工贸易可以减持但绝不能放弃,加工贸易企业应加快转型而不是放弃……”

    在今年的新形势下,这种努力进展如何?深圳的传统产业能否在“腾笼换鸟”的历史进程中成功转型、获得新生?本报将对入选深圳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并被计划以产业集聚基地形式加以扶持提升的行业进行全景式观照,如实反映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及企业家们在重要转折期时的困惑、痛苦及努力。

    “若干意见”引九大基地应运而生

    2000年前,年轻的深圳风行着一种“向时间要效益,以速度为生命”的创业理念,在人们尽情享受着以城市空间与资源环境换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感同时,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窘境也渐渐逼近。

    2003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全面调整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了“实现六个重心转移”的总体指导思想,突出强调质量和效益,突出强调优化结构,突出强调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突出强调社会全面进步,突出强调发展的人文价值,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落实“效益深圳”发展战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深圳开始通过“四降三升”,寻找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四降”,即单位产出占用的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显著下降;“三升”,即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2003年9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发展产业集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家具、钟表、模具、服装、工艺礼品、内衣、玩具、印刷、珠宝、精细化工、汽车电子等产业集聚基地。政府为此制订了相关标准、程序及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市区两级财政按3∶7的比例,投入配套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2004年8月,服装、黄金珠宝等六大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大块头”项目纷至沓来。宝安内衣、模具、服装三个基地项目平均投资额达2032万美元,投资强度每平方米616美元,远高于政府规定的标准。

    2005年8月,市贸工局制定《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产业聚集基地建设标准、认定程序及考核办法,并对考核通过的特色工业园区增添了新的优惠政策。

    按照当时的规划,这些产业基地均以品牌企业为主,以加工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配套企业为辅,形成分工细致、上下游配套的生产体系,并拥有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共技术平台,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基地的建设均严格按环保要求,力求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同时,对入园企业的资质有着严格要求,客观上也对行业中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进行了一轮淘汰,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了机遇。

    两年过去“家具基地还是一片空地”

    2005年10月26日,有本地媒体以《深圳十大产业集聚基地雏形初现》为题报道了产业集聚基地加快建设,招商形势良好的喜人场景。

    但就在此后的第六天,也就是11月1日,市长许宗衡在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谈到该项工作的进度时却表示:“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非常慢,推进乏力,实际效果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有很大差距。”副市长张思平进一步表示:“实际上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工作进度远远谈不上雏形。”根据实地调研,服装基地刚刚动土,家具基地还是一片空地。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针对基本建设速度太慢、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规划土地无法落实、开发模式混乱、招商标准和土地利用监管不严等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八大问题,张思平提出了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

    他表示,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也即到2007年底,将九大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建成后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将占地共12.4平方公里,预计实现产值2000亿元,利税160亿元。

    2005年11月1日,汽车电子、现代家电、新型自行车等第二批三个产业集聚基地获得认定,原址在盐田区的钟表产业集聚基地被批准迁址宝安区。

    此时,规划中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中,宝安独占5个:内衣、模具、服装和汽车电子,以及新批准迁址建设的钟表产业基地。现任市贸工局副局长张涞临时任宝安区经贸局局长。

    “深圳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宝安是比较典型的。”张涞临说,对于仅来料加工企业就有3300多家的宝安来说,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正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宝安区算是行动快的。一方面,针对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情况,在重点产业中兴建公共技术平台;另一方面,成立了产业规划调整办公室,从项目环保、投资强度、能耗等各方面对申请入园的企业进行评估,不能达到规定标准的,一律不准入园。

    “‘挤走’那些低层次、高耗能的企业,GDP等统计数字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增长质量在不断上升。”张涞临说,这一点在整个深圳都得到了鲜明体现:2004年,深圳每万元新增贷款带来的GDP增量同比提高4%;2005年上半年,万元GDP耗水量由2004年同期的39吨降至34吨,降幅接近13%。

    部分传统行业企业的升级转型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实现。

    据2004年有关统计数据,当年全市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属于传统产业的有1951家,占79%。同期,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数为91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4%。优势传统产业仍然是深圳工业的基础,对全市经济起着积极有力的支撑作用。

    皮革创意园入围呈十大基地新局面

    今年7月29日,市长许宗衡在光明新区调研过程中了解了深圳市九大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进度,听取了罗湖、宝安、龙岗三区区长和光明新区负责人的汇报,并现场解决许多阻碍基地建设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截至目前,服装、内衣、模具、家电和黄金珠宝6个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2/3以上。据市贸工局透露,这6个基地的预算投资总额为11.25亿元,到今年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8.49亿元,占投资匡算总额的77.7%。

    当日,在行业协会、企业和贸工局的建议下,许宗衡表示大力支持皮革市场创意园和总部基地的建设。至此,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基地将扩充为10个。

    “深圳最终肯定不是什么事都能干,而且也不是什么事都应该干。在资源珍贵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和精品化的先进制造业,不能笼统讲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不一定是高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也不一定就是高科技产业。”市贸工局局长王学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许宗衡表示,下一步,深圳将依照“融入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强化经济辐射”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新兴产业,巩固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努力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未来深圳应积极借鉴韩国、新加坡和台湾产业转型的升级经验,更坚定地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或自有品牌的传统加工业转型。”

    乐正表示,未来深圳加工贸易的发展路向应该是“就地双转型”和“异地双转移”:即在转型的同时,引导传统产业向深圳港口的货源腹地即粤东和赣南地区,以及深圳产品的目标市场,即各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定向转移”。

    ◆>服装产业

    2003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基地的举措,到2007年12月19日,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入园企业开工奠基仪式才正式举行。时隔5年,仅卡尔丹顿、华兴两个品牌动工,但这已经是十个传统产业基地中规划比较快的了。

    深圳服装业已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聚集优势,但国际著名服装品牌的进入,对服装业形成强大的冲击。

    “工业园建好后,对减轻负担更加有利,估算整体成本可以降低20%左右。”目前已经进驻服装基地的华兴服装公司董事长李毓长憧憬着。

  ◆>自行车产业

    一片荒地,周边围绕着几条尚未成形的道路,连施工人员和设备也难以见到。这是记者日前在深圳市新型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见到的情形。

    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奕蘋介绍,基地开建的消息一经发布,吸引40多家优质企业申请入驻,可现在“只剩下十多家企业”。

    “自行车行业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大部分企业都是百分之几的样子,现在这形势,企业的压力更大了。”王奕蘋表示。但业内也认为,随着深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市民环保节能意识加强,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机会或将来临。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