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鞋匠重出江湖招徒弟发扬传统技艺
昨日,天空中飘着细雨,在老房子遍布的武昌保安街,记者采访了一名62岁的、出自制鞋世家的老鞋匠付贵定。他想招一些徒弟,继承和发扬传统制鞋技艺。“我是做鞋子的,如今却做起了木工活了。”记者找到保安街62号的百年老屋时,62岁的付贵定正操作着机器,制作着木工艺品。
付贵定搬出阁楼的老箱子,压钳、刮钎、皮刀等独特的工具让人眼前一亮。最让记者关注的是那三十多双大小各异,有着百年历史、由檀木制成的鞋模。“首先画样、量尺寸,然后选材料、制版,再下料制帮、配底,最后进行后处理,一双鞋就基本完成了。”付家的传统制鞋是以皮底、软缎、硬缎绣花布鞋为主。
据悉,早在道光年间,付贵定的曾祖父开启了家族手工制鞋的历史。从那时起,手工制鞋就成为了付家的传统。靠鞋养家,靠鞋生趣。“鼎盛的时候,我父亲在汉口永里巷开了两个大店面。”付贵定说,当时生意很好,徒弟和员工达到了二三十人。1938年,日军进攻武汉时,汉口的店面被炸毁。随后,两个店面变为一个店面,店址迁到了如今的保安街。
1953年,8岁的付贵定因为淘气,被父亲提前“抓”进鞋店。他的父亲丢了一句话,“自己看,自己学着做。”就是这样,付贵定在鞋店里,看着师傅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靠“自学”学会了做鞋子。因为种种原因,付家的制鞋业中断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付贵定以修鞋为生,只是偶尔为找上门来的老顾客制作少量的布鞋。“一直想找几个徒弟,把手艺传下去,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好。”付贵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