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考验企业能否灵活调整抗风险能力
11月6日,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闭幕。尽管延长了会期,但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仍比上届下降了17.5%,这是近五年来广交会成交额的首次下降。广交会素有“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之称,有2万多家出口企业汇聚在这里寻找出口机会,这些参展企业是全国外贸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成交下降,订单减少,广交会这个“晴雨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外贸难以避免金融海啸的冲击。然而,315.5亿美元的总成交额仍显示着希望——广交会上,在那些抱怨订单减少的企业展位旁边,邻家企业的生意仍做得风生水起。
“中国制造”进入最困难的一年
本届广交会,到会客商少了,成交也明显下滑。据广交会主办方的统计,截至11月5日,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5万人,出口成交额累计315.5亿美元,比上届下降17.5%,比去年秋交会下降15.8%。这是最近五年来,广交会出口成交额的首次下降。
据商务部在本届广交会上的问卷分析显示,72.4%的参展企业认为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是影响成交的主要因素;59.2%的参展企业认为长期订单减少,订单期限变得更短;75.7%的参展企业反映单笔订单金额也在下降。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接受采访的多数参展企业认为,今年剩下的几个月生产订单是早前就订下的,今年出口保持基本平稳的可能性较大,最感到迷茫的是明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崑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出口形势不会发生太大的逆转,全年保持在20%以上的出口增速还是有希望的。第四季度即使低于预期,也不会低太多。不过,明年行情如何,就很难说了。”
在本届广交会上,占我国外贸出口大头的机电产品成交也有所下滑。本届广交会一期机电产品成交额比上届同期下降12.9%。海尔冰箱产品本部海外部部长李洪明也肯定了外贸压力。他认为,中国家电出口困难已经出现,海尔的冰柜、冰箱出口量较2007年同期已下滑了15%,出口值增速放缓至10%,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亏损。
基于对市场前景的普遍担忧,广交会到会海外客商表现出谨慎态度。来自英国的玩具商人乔霍兰德告诉记者,“我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额是20万美元,但明年的采购计划现在还很难确定,要先看看即将来临的圣诞节消费再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圣诞节消费可能会很艰难。”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亦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国内的消费从5月份开始往下走,消费需求减弱,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周期应在半年之后,预计中国今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可能会下降得较为明显。而预计明年欧洲市场也不景气,这使中国外贸寒意更浓。
事实上,全球性经济放缓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自今年上半年已开始显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幅为22.3%,较上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
风险之中强者越强
尽管整体订单下降,但一些企业则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纺织服装、鞋、玩具等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势则不容乐观。
在广交会上,不少企业已开始积极备战过冬。“只要挺过去就有赚大钱的机会”,广东日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表示,这是因为像彩电等行业,中国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以及成熟的配套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而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因此只要市场复苏,那么订单就仍然属于那些在这场金融海啸中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
为了生存下来,广东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表示,公司现在的基本策略是保市场、保客户,同时转变增长方式,不再是从数量中要利润,而是向品牌、向技术要利润。据他介绍,有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贴牌产品的利润要高出50%。而缺乏品牌的中小企业则选择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事实上,通过开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能够帮助弥补对欧美市场出口减少的部分。
统计数据也表明这一点,1~9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而对东盟的出口则同比增长28.9%。随着欧美市场萎缩,以南美、中东、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方向。
此外,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也让企业增加了抵御寒冬的能力。在广东新宝电器展位上,前来洽谈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其董事长郭建纲介绍,这主要是由于其产品有“特色”,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则来自于产品的创新。
政企合力迎击“寒冬”
在广交会期间,我国上调了包括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在内的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并于11月1日开始实施。这直接提振了外贸企业信心。深圳斯达高公司董事长詹培明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调高出口退税率直接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缓解了企业出口压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同时,商务部等部门还发布《出口鞋类质量安全实用手册》,并免费派发给参展鞋企,对企业出口如何规避技术性壁垒进行指导,努力帮扶企业出口。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专题调研时也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力度保障外贸稳定发展。据悉,国家还将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 上一篇:中国出口贸易前景将持续趋弱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