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人才存量,比“抄底”引进更重要
据报道,由27家金融机构组成的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招聘工作团上周五启程,赴英国伦敦金融城、美国芝加哥、纽约招聘金融人才。受此风影响,部分国内高校也摩拳擦掌,将加大海外优秀人才招聘力度,把目光瞄准美国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和部分已取得杰出成就的海外华人学者。
在我看来,无论是既已实施的海外人才战略,还是将要追加的人才“抄底”计划,对高校来说,都没有直面真正的人才问题。
国内高校的人才问题,首要的不是优秀人才匮乏,而是缺乏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国外高校,教师把教书当“天职”,而国内高校,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居于极为次要的地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最为看重的学术成就;国外追求的是学术创新和学术贡献,而国内强调的是一年几篇论文,两三年一本专著,更要以这些指标对教授年年盘点和考核;国外高校实行教授治校,学校领导、行政人员为教授服务,可国内,你搞着研究,领导一个电话,可能让你必须放下手上的活去开座谈会,至于研究生要统一招生、设定总分和单科线,培养中要学若干规定的课程,那更是和原来的环境,有天壤之别。
没有属于教育人才和学术人才生长的土壤,这不但导致已经在校内的人才,把宝贵精力花费到非教育、非学术,但关系到生存的跑经费、跑课题、跑关系、行政会议事务之中,无法取得优秀的教育与学术成果,而且,也使得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在很短时间中,就因土壤无法供给营养,而迅速枯萎,失去教育理想和学术理想,要么变为庸人,要么打道回府。
但很显然,高校管理者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始终以为,是现在的教师不优秀,以及自己还没有引进到足够顶尖的人才于是,冷落了原有人才,又去招募优秀人才,并以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原有人才施压,制造原有人才与新进人才的矛盾。同时也制造了新进人才与学校的矛盾。因为在引进之前和引进之后,优秀人才转眼就成了不优秀人才,此所谓“人才在引进那一瞬间才是人才,之后就成了员工”。
其实,教育和学术土壤的缺乏,正是国内高校所面临的深层次危机。相对于去“抄底”来说,改革学术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一线青年教师待遇,关心当前连校外租房都困难的青年教师的生活,乃当务之急。
- 上一篇:“回流”人才受企业青睐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