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尔街人才抄底 中国基金业逆风“出海”
金融海啸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基金公司带来了机会。此前,随着QDII和新投资产品的出现,基金国际化已经开始。随着危机带来的人才和市场机会,中国的基金业国际化之路将更加坚实。
作为业内领头羊,博时基金除了在海外布局机构人员,也在计划对华尔街人才抄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遇到哪些困难,记者采访了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
凸显风险管理
记者:全球化投资将给中国基金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王德英:从投资来说,一是投资市场的扩大,基金管理需要有质的提高。比如原来不需要考虑汇率问题,现在就必须考虑。二是更为复杂的投资品种,比如说期货以及其他衍生品会逐渐纳入到投资范围里来。对国外的市场我们并没有那么熟悉,所以全球化投资带来的挑战非常大。
记者:应对挑战,中国基金公司需要做什么准备?
王德英:基金公司首先需要从人才、投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提升全球化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原来的风险管理能力基于目前的单一市场和投资品种,不能适应全球化投资管理的需要。我们希望借助外部咨询公司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基金公司面临的风险按照国际成熟的风险模型进行梳理。特别是对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要进行全面的再造。
记者:如何搭建风险管理的系统?
王德英:在IT系统方面,去年我们和IBM公司共同做了3-5年的战略规划。借助IBM在全球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尤其是IT战略规划方面的经验,按照一个全球化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的要求,对我们的IT系统应用架构、服务架构、数据架构进行了全面的发展规划,按照“看远做实”的原则,规划了未来几年IT系统发展的路线图。
中国基金业需要补课
记者: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次贷产品很大程度上来自计算机模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德英:投资和风险管理确实需要借助数量化模型,比如说对于市场风险,经常采用VAR或者压力测试、后延测试等方法。其实,国内在量化方面还是做得不太够。我们与成熟资本市场不同,西方成熟市场可能过于相信电脑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目前仍然需要是加强数量化工作。
记者:中国基金业是否认为IT平台在未来的竞争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德英:从业务的创新、风险与内部控制等方面,对IT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每个环节都要靠IT来支持,所以,业务风险往往最终都会体现到IT层面上来。有了高效的IT平台,一方面业务风险会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业务创新会得到更好的支持。
记者:刚才您在谈到国际化的时候说,国外太过于相信电脑了,我们现在是在依循国外的道路在走吗?
王德英:我们现在是在补课。西方跟中国的文化有一些差别,他们喜欢用一些模型、数字定量来说话。中国人喜欢定性的来说话。这是两国文化的不同。但是市场越来越成熟,模型的可用性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这个方向我认为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