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企业:抓人才练内功转型突围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对于中国软件产业,尤其是以外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尽管IDC今年6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离岸外包产业从2007年到2012年都将保持35.3%的复合增长率,但放缓已是趋势。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说:“IT服务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受到直接冲击的金融业和保险业的IT项目实施都会向后推,面向金融服务业的外包将受到很大影响。”
相关调查显示,2007年上半年,印度外包企业签订了48份主外包合同,总金额超过55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他们却仅仅只拿到8份类似的合同,总金额仅为7.67亿美元。不久前,在大连也出现了几家规模在200人以下的软件外包企业关闭的现象。但是,任何“危”都和“机”相生相随,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目前正是修炼内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构筑核心竞争力,迎来外包产业和企业蜕变的最好时机。
加大面向行业和内需市场的调整转型
相对于印度的外包企业,中国外包企业在积极拓展欧美与日韩市场的同时,中国自身巨大的内需市场也有待其开掘。以欧美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外包企业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淑宁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在继续强化欧美外包并启动对日外包之后,文思正在拓展中国内需外包市场和行业增值市场,并将强化在这个领域的人才团队,构建更加完整的文思企业生态链。他认为,中国正在启动4万亿元内需市场,以中国银行业为代表的外包市场将有很多的外包机会。不过他也坦言,希望中国银行机构也给予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言下之意,他是对中国某银行机构刚刚把自己的外包订单给予了印度公司有些许不满。
刘积仁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将传统技术与IT相结合以提升生产效率,这对嵌入式技术将是很大机会,目前还没有看到哪一个客户因为经济衰退而停产,只是压缩费用,而制造厂商压缩研发经费对东软而言是很好的介入机会。
应该说现在也到了中国外包企业洗牌的时候。海辉软件(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振耀说:“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着3000多家外包企业,规模还都比较小,中国外包企业将很快迎来整合并购的关键时期。希望未来中国外包企业不是数量越来越多,而是规模越来越大,企业数量越来越少。”
中软国际副总裁孙秀芳对记者透露,相对于印度外包企业,中国的外包企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品牌或是接单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正大力发展外包产业,但是外包产业的力量还都太分散,几乎各地都建立了软件外包基地,但还没有形成国家品牌和整体影响力,要改变这一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聚合更多的力量,需要更好地利用外包合作伙伴的资源来尽快做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软这样既有行业解决方案又有外包的软件企业来说,影响应该不大。
越来越多的外包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区域的均衡调整。据IDC调查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日韩市场仍然是中国离岸软件外包的主体市场,2007年日韩总体市场规模为51.8%,但是在2008年,中国将迎来欧美外包与日韩市场的分庭抗衡,未来到2012年来自日韩市场的业务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复合增长率为27.2%。软通动力欧美事业部副总经理陆新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企业要稳健发展,需要把盘子做大、业务区域划分需要更为合理,正因为如此,软通动力才从国内业务开始拓展日韩和欧美市场,形成今天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让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IDC分析师余倩认为,海外客户的发包目的正在悄然改变,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原始发包正在向为企业提供更多价值的方向转移,后者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灵活度等方面更具战略性意义。“中国的服务商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梳理和强化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加速市场拓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客户黏性。”未来几年,中国的离岸外包服务领域将衍生出更先进的服务理念、更复杂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在全球离岸外包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抓住人才练好内功铸造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现在正是练内功,梳理企业优势和铸造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时机,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吴建接受采访时透露,文思正在组建企业内部学院,将强化对移动业务与移动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从而构筑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的重要市场,以微软、华为、诺基亚等等为代表的企业将提供越来越多的外包机会。
对于软件外包企业来说,最大的资产就是人。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企业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人才的优化与培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具战略意义。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周放对记者说,在我们的园区里,企业和我们要的最关键的东西,一是房子二是人。哪里有人才,哪里的企业就能发展。软件园区造房、造环境、建联盟、聚企业,更关键的还是要有企业需要的人。现在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呈金字塔状,塔底主要由各类高等院校来培养,塔尖是掌握特殊技能的人才或是架构师、项目管理人,一般由企业自己来培养,而塔中的部分,需要既掌握通用技术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园区离企业最近又有聚合资源的优势,中关村软件园集合各方资源以多方合作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训,比如微软与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的人才培训计划在园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受企业的欢迎。
微软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申元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升级需要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需要商业机会,二是需要做软件的方法,三是需要人才,四是需要建立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缺乏的是高端架构师、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与业务特殊性紧密结合的人才。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上,微软与国家发改委的合作强化在软件架构师与高层管理经验的分享方面,而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合作则侧重在更大范围的专业技能培训上,下一步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将成为工作的重点,比如对嵌入式人才的培养等等。
相对于国内其他软件外包企业,海辉软件(国际)有限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公司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来自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这个公司相对而言更为专业化和规范化。海辉公司副总裁、首席学习官安欣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区别是缺乏知识管理与分享的机制,而一个企业要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优化的机制,更大的难度是在企业的文化建立上。
安欣说,其实不仅仅是国际金融危机,年初人民币的升值就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需要以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比如说原来我们都只在一线城市招“一本”学生,但是现在我们和微软开始到二线、三线城市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招收“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更适合外包产业。
尽管37所软件学院与相关的计算机专业机构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各个类型的培训机构和企业也有相关培训机构,但是软件人才依然短缺,从学校到企业成为生产力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尽管全球正在遭遇金融危机,但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依然充满了商业机会,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只有有人才才有可能抓住大批的商业机会。中软国际副总裁孙秀芳说,现在中国不是外包订单不够而是接包和生产能力的不足。很多商业机会需要人才的储备。在当前经济前景不尽乐观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以便在经济复苏的时候抢占市场。
中软国际培训总经理蒋唯游对记者说:“中软培训事业部担负着在职员工的培训和潜在雇员的培训,并提供对外的培训业务服务。以前,中软的人才和业务主要是基于Java平台,在2007年,中软有2000人参加了微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的培训计划,其中1500人拿到了相关的认证,为中软提供了大量基于.net平台的人才,为后来中软基于.net平台的业务发展提供可能。”
只有人才布局到,业务才有可能延伸到更大的市场。11月17日,由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大连高新园区合作发起,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协助筹建的大连软件高级经理人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这个由大连市市长夏德仁任名誉院长,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担任院长的软件人才学院,正是大连为现在和下一步软件产业的升级而建立的针对软件外包的高端培训机构,大连从政府到产业都为软件外包的过冬做着人才的准备。
- 上一篇:重庆赴清华大学招聘紧缺人才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 秋日幻想集丨ABCKIDS 2025秋季新品订货会圆满成功!
- ABCKIDS新品丨冬日探索 从绒而行
- LOOZU龙足有红则灵
- 这双鞋销售暴涨600%
- LOOZU龙足「巳」来运转 步步胜意
- LOOZU龙足机能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