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靠扔鞋判断路成硬伤
尽管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博到了不低的收视率,但从开播起就争议不断。近日又有网友发帖称该剧的编导缺乏对“走西口”史实的了解,犯了六大常识性错误。针对这六个问题,记者致电该剧的责编董先生求证,对方称其中有的问题的确是因为播出仓促而没有审到的硬伤,有的是需要再考证的,另有一些则是网友太过挑剔,他解释道,“影视剧创作中向来都遵循‘大事不拘、小事不虚’的原则,我们的编剧在创作时还是会考虑更多的艺术性和可看性,毕竟不是拍纪录片。”
走西口剧照
承认因播出仓促出硬伤
尽管《走西口》编剧俞智先是辽宁大学历史学的教授,但在剧本中仍出现了一些历史时间的错误。网友提到“袁世凯复辟称帝是在1915年12月13日,当时包头是一个镇。袁世凯复辟前,田青受到包头县长的诬陷而入狱,显然是与史实不符的。包头镇怎么会有县长了呢?包头成为县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问及这一细节出入,董先生回应说这一事实他们在审查时会再进行考证。而关于“他就是你的家父啊!”这样非常明显的称呼错误,董先生在确认后承认此处用错了词,“家父是自称,不该用在对方的身上,这个称呼的确是用错了。”他表示,央视影视部的电视剧都要经过多次审查才会播出,但即便是审查多次也难免会有小失误,更何况此次播出是临时顶替了另一部(指《人间正道是沧桑》),时间太仓促所以出错更明显一些。“31日晚上开会定下来,2日就播出了,特别急。”
部分问题因网友太挑剔
对于网友提出的另外一些问题,董先生却并不认同。网友认为,“《走西口》剧中描写田青等人走西口走到一岔路口,一条通沙虎口,另一条通张家口,只能靠扔鞋判断走哪条路”并不符合事实,因为“走西口的人不必要在东口和西口之间做选择,祁县的祖祖辈辈人都知道直奔沙虎口就能到口外”。
针对这一点,董先生回应说,这就是网友太挑剔了,编剧在创作时也许并非不知道,但为了情节需要,给两个没出过远门的年轻人设计扔鞋的场景非常好玩,“我们拍的毕竟不是纪录片”,他补充说,“严格来说,走西口这段历史其实从明末清初就开始了,有400年的历史,但我们只表现了其中一个时期,也是为了避开清朝的‘辫子戏’,我们的创作就是遵循‘大事不拘、小事不虚’的原则,在大历史背景没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另外,网友提出的司法常识、方言常识等问题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内部纠错常参考网友意见
问及电视剧中出了问题后央视会如何进行处理,董先生表示,如果的确是剧中出现的硬伤,比如错别字、常识错误等,都会在内部进行纠正并通报,包括电视节目也是一样。
最后,董先生对网友给电视剧提意见表示肯定:“我们平时也会上网看看,借鉴一些网民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上一篇:景气寒冬催火了修鞋业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