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鸿星尔克的权力“禅让”
长子全权、次子分管,吴汉杰将复杂的权力交班简单化
第一代领导人向第二代交权如期而至。但目前恶劣的经济环境,却给权力交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阴影。
研究世界家族企业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博士认为:“关键问题在民营企业家是选择了‘世袭’还是‘禅让’。”
毫无疑问,相比让子女被动的“世袭”,“禅让”则成为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公认的传递法则。但如何掌握“禅让”的时间?
方太的茅理翔初次声称要将权力交出在2000年,但直到2008年才将董事长之位传给儿子。而同为第一代创始人的鸿星尔克体育用品公司原董事长吴汉杰,比起茅理翔,则毫不犹豫地将“禅让”提前了两年。
“野蛮生长”
目前中国企业大多处在寒冬,但在新加坡上市的鸿星尔克(ChinaHongXin)在2008年底市值却达5.5亿新元左右。新加坡资本市场对于这家来自中国的体育用品公司给出了个位数的“P/E(市盈率)”。
退居二线的吴汉杰完全相信,交在两个儿子手上的鸿星尔克,不仅不会让他失望,而且还能够充分抵御这场经济变动。
吴汉杰行事一向低调,如果不是在2005年企业上市,或许多数人不知道吴汉杰是何许人。
吴汉杰的财富家族是如何积累的?
和所有成功家族企业一样,早期的鸿星尔克实际上也属于“野蛮生长”:
上世纪80年代,泉州被称做晋江地区,后来地改市,晋江地区改称泉州市。尽管行政级别上经历了置换,但当地人还是乐于以“晋江地区”自居。从30年前开始,晋江找到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制鞋。
现任集团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的吴汉杰的次子吴荣照告诉《经理人》:“我的父亲就是在当时开始创业,但不是今天所看到的企业,实际上就是个体的原材料供应商。后来开始向加工商转移,再到成立规模化的加工场,开始为国际二、三线品牌做OEM。”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当时鸿星尔克那样的晋江制鞋企业,实际上还需要寻找到一条从“野蛮生长”合理介入商业社会的通路。当时和吴汉杰一样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在晋江大约超过3000家,这还不包括大大小小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
吴荣照对《经理人》说:“1997年,父亲就告诉我们,长期为别人做OEM不是出路,OEM的企业必然会出现一轮破产重组。当时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于是在2000年,父亲出资500万美元,带领我的哥哥吴荣光一起,正式注册鸿星尔克公司。”
而家族企业向公司化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吴荣照说当时自己正在大学攻读学位。
2004年,吴汉杰领导下的企业由单一的有限公司升级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在晋江,拥有国蓟破资金瓶颈,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而走上市这条路,才能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吴汉杰与两位继承人的第一次最大争议就是上市问题。
吴荣照第一次提出企业要上市的时候,来自父兄的意见是“一旦企业上市,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吴荣照表示:“第一个理解的是我哥哥,他当时已经主管企业战略,而鸿星尔克受制于资金瓶颈,在扩张上很难有更大出路,这一点,我哥哥比我更清楚。父亲也是一样,但是家族基业是他创建的,对企业的感情十分深挚。”
兄弟俩只能不断地开导父亲:“如果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失去控制权也值得。”吴汉杰终于同意了他们的想法。2005年11月14日,新加坡股市多了一支名叫“中国鸿星”的股票。企业利用筹集到的资金,产能也数倍扩大。
从正式成立企业到最后上市的两次命运转型,吴汉杰家族商业王国的基础和他的两位继承人休戚相关,而兄弟俩在两次企业转型中,下意识地扮演了不同的商业角色:长子吴荣光主管企业战略、决策,而次子吴荣照则分管融资、品牌等。因此在2006年,吴汉杰退出董事会并选择退休后,并不用和其他晋江创业家一样为接班人而苦恼。现在,长子吴荣光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而次子吴荣照则担任集团董事兼首席运营官。
吴荣光与吴荣照构成的高度知识化的“兄弟连”模式,在晋江并不多见。
但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远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吴汉杰能够快乐地交班?关键点就是:第一代领导人在早期就已经有远见地培养接班人的知识文化,并提前将企业战略尝试性给予第二代掌握;而在具体经营上,由第二代自己分出管理职责,从而在交班中顺理成章。
但是,除了权力分配以外,还需要对各继承人的股权做出明确,而各子女之间搞股权平均是否可行?
吴汉杰认为根据子女对企业贡献多少来分配股权,才是真正的平衡,而其他创业家一刀切的股权平均分配不会给企业带来好处。
吴荣照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非常坦率的表示:“上市后的鸿星尔克,家族的股权是40%,父亲和大哥各占一半,而我占他们的一半。”
“产权清晰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李秀娟博士观察到,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经常在产权问题上不愿意迈出,“实际上,企业创始人要么不愿意放权,要么就是陷入家产分配漩涡。”
“子弟兵”与“空降兵”相结合
仅仅明确第二代之间的行政权、股权还不够,保护、保障好经理人制度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
吴汉杰曾经表示:“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团队的建设,而琢磨更多的是用‘空降兵’好,还是用‘子弟兵’好?能力突出的人才易得,德才兼备的人才难求,更难留。我明显地感觉到,做生意、办企业,我们靠经验,他们靠知识。企业应该培养一支队伍,把‘空降兵’和‘子弟兵’结合起来,促进永续经营。”
实际上,从2000年成立企业以来,长子吴荣光就已经开始招募职业经理人,而2005年上市后,由于对经理人素质要求提高,鸿星尔克开始引进更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力图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将品牌发展提速。担任集团副总裁的鲁小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入主鸿星尔克后,他主要分管销售和品牌两大企业核心团队。
鸿星尔克的两位少帅同时选择这位职业经理人,可见胆识过人、战略深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鸿星尔克已脱离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而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国际品牌运营模式转变。
鲁小虎对《经理人》记者谈到对企业的一个重要认识:“鸿星尔克是中国所有家族企业中,做得最不像家族企业的。我选择来这家企业工作,就是因为鸿星尔克公司化程度非常之高,两位吴总不搞一言堂,所有决策由团队决定,而即使是吴汉杰先生,也仅在公司发展战略上给予指导。”
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十分坚定,鲁小虎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突破人才瓶颈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人才战略的引进,其核心是一种经营思维的转变,一种理念的转变。
鸿星尔克的这种转变是在同行业超前的。两位少帅也十分有魄力、有见地,从公司上市到人才引进;从公司泉厦搬迁到人才机制的建立,都可以看到企业高层的‘力变’和‘思变’。未来的鸿星尔克品牌发展之路,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代人的苦心经营,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敢的担当,这也是品牌一直倡导的‘TOBENO.1’精神。”
实际上,多数企业创始人在交班时,聚焦点是家族内部,而忽略经理人制度也是基业常青的保证。吴汉杰看到了这个关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位继承者,也更重视经理人制度。
两位继承者对于经理人制度建设并不流于表面,从2007年起,公司的高管福利基金计划正式启动。其中高管服务满5年,最高可获得20万元用于买房买车,产权还属于自己。配车配房在晋江并不新鲜,但物产归属权属于经理人自己却很难得。
在鸿星尔克的两代权力交替中,“子承父业”并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交替过程,而非结果。世界500强中的家族企业中,同样“子承父业”的安利公司,其参与父辈经营的第二代则和吴氏兄弟一样,至少可以保证企业在他们一代人的手上是安全的、是放心的、是发展的。
附文:
传递的信任度
文/李秀娟
在传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所处的阶段。当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信任就很重要,传给自己的孩子,你的信任度会比较高,风险也会比较低。当企业做得很好的时候,传承时,可以考虑职业经理人进来帮你经营。我觉得,一、要考虑企业在什么阶段;二、在什么行业里面;三、要考虑第二代的努力跟他的意愿,如何去挑、如何去栽培,如果真的想栽培的话,是有方法的,有些学校目前有专门栽培第二代接班人的课程。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中欧领导行为实验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