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 为了孩子读书再苦也值
当初学补鞋
只为糊生活
在巴城江南中城北街中段一美发院门市外的角落里,记者见到了补鞋匠李勇, 40岁的他已经在这个地方补了近20年的鞋。李勇的补鞋摊不大,也就两三个平方米。一张矮木凳、一架老式补鞋机、一个装着各式工具装的木箱子、木箱外面摆着修补用的橡皮块。这些便是李勇补鞋用的全部“家当”。
补鞋的时候,李勇把一个形状类似扁平鸭子嘴的铁拐子夹在两腿之间,把需修补的鞋子套在“鸭嘴”上。李师傅说,这把铁拐子是鞋匠的专用工具。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给家里挣些活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勇寻思学一门手艺,他看见街上补鞋摊的生意还不错,而且投资不大。李勇当即决定学补鞋,他很快找到一位老师傅给其指点,购置了一架二手补鞋机和一些必备的工具,厚着脸在老师傅那里看了一些补鞋的基本技巧。“基本上都是现学现卖。”李勇说,别人都不怎么舍得把“看家”本领教给外人,我只能偷偷学一点皮毛,回来后自己慢慢摸索。
二十年坚守
生意越来越好
二十年来,李勇坚持做补鞋手艺,一家四口就靠着他这个手艺维持生活。李通每天清晨7点就会从老江北的住处步行来到中城北街,晚上天黑才收摊回家。李师傅说,生意做熟不做生。这些年他一直在这里补鞋,附近的居民都是熟人、朋友了。
对于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李师傅显得很满足,“现在工作不好找,靠手艺吃饭总比给别人打工,看别人脸色做事好多了。”
“每月收入怎么样?”
“还行,基本上能养活一对儿女,还能供他们读书。”李勇说,除了一些散客,还有不少皮鞋专卖店把售后服务拿给他做。
“他补鞋补得好,收费也合理。”一位拎着两双皮鞋来修的老婆婆告诉记者。
为了孩子读书
再苦也值得
“苦还是挺苦的,但为了两个孩子,啥都无所谓了。”李勇并不把补鞋活儿的苦累当一回事。李勇的妻子跟着他学会了补鞋,每天妻子都来给李勇当帮手。“他们的生意相当好,很少见他们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旁边一门市老板说道。
“每天在这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说不辛苦那是假的。”李勇那布满老茧的双手足以说明个中滋味。李勇抬起头看了看身边还有几双等着他修补的鞋子,告诉记者:“一个孩子读高中,一个孩子念初中。做手艺挣钱都是为了孩子读书。”
李勇说,两个孩子成绩都还不错,他无论如何也要供孩子们读完大学。“读书是孩子们的最好出路。我只希望两个孩子将来比我生活得轻松一些。”
- 上一篇:第一次做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