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阳谋”的中国对策
次贷危机以来,“阴谋论”纷出。作为经济研究者,我对各种“阴谋论”非常不感兴趣,特别是那本有关货币的战争书,在我看来,过于激愤的言论总是离事实较远,而且容易将人的思路搞乱。好在,时寒冰的《中国怎么办》不属于这一类,他在书中多次提到不赞成“阴谋论”的说法。
其实,就本次经济危机而言,“阳谋”的看法是对的。在这个世界上,公开、公平总还是存在的,当我们上了当之后再总结教训的时候,应该能看到哪些问题曾经是被我们忽略了的,我们是被蒙蔽了,但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时寒冰比较透彻地分析了那些“阳谋”,这些都应该给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带来启示,一方面是如何提高分析能力不要再上当,另一方面,是避免再翻船。
次贷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与美国过度消费能力相对应的是中国相对于本国国内需求远远过剩的生产能力。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6.4%,水泥更占全球产量的48%(主要为出口工业生产、投资和国内房地产建设服务);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超过1300万辆,但是能卖掉的不过900万辆;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近70%,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
这些例子说明,以低价格满足美国及全球消费需求的中国制造业,在本次金融危机引发欧美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缩减的情况下,正面临非常严峻的、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
对于美国经济出现的变故,几年前西方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然而多数人还沉迷在虚幻的繁荣中不能自拔。现在,事件已经发生,损失无法弥补,深度解剖的文章却层出不穷,事后诸葛亮能说明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寻求对策,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办法。
从阅读时寒冰《中国怎么办》这本书,我获得的对策启发是“广开言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间的博弈局面和手段愈加复杂,应对之策只有一个,靠自身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去规避或反击,这需要更多和更广泛的智慧支持,而智慧来自民间。广开言路,扩大开放,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 上一篇:“浙江虎”,长啸终有时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