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文化新内涵:“环保”和“科技”
近日,街上惊现一款真正的“草鞋”。这是一款由KrispyKreme公司发明的世界上首款青草人字拖,在普通拖鞋上垫一块青翠欲滴的草坪,是一款名副其实的“草鞋”。其使用期也较长,只要合理地培养3周,如定期地淋水、施肥以及除虫,每只鞋上就会长出5000棵小草,能保持4个月之久。穿着这样的“草鞋”感觉就像是赤脚踩在绿草坪上,既凉快舒适,又环保时尚,疲劳和压力顿消,这不能不说是制鞋业的一大创新。
如果只是听人说有这样一款真正草鞋,可能有人会半信半疑,甚至以为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一旦这款鞋真正出现在眼前,他们就只能由衷地感叹当前制鞋技艺的高超和时尚设计的前瞻。连草鞋这种很普通、朴素、实用、古老的鞋款,也被注入了环保和科技元素,推陈出新,成为了时尚新宠。从草鞋的发展史来看,这确实是一大进步。
草鞋起源于上古时代,是中国人的一大重要发明。草鞋的编织相当简陋,但由于方便、廉价、耐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据史料记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穿草鞋都相当普遍。三国时期的刘皇叔刘备,就是编织草鞋出身的。在近来热播的奥运巨片吴宇森的《赤壁》中,就有这样的经典搞笑台词:刘备贤惠地编着草鞋,周瑜很好奇:‘刘豫州现在还编草鞋?’刘备憨厚地说:‘这是我多年的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在风云变幻、群雄争辩的三国乱世,刘备把编织草鞋用于心理减压,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了。难怪刘备在民间被奉为打草鞋的祖师爷了。
其实,草鞋早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体现了勤劳和智慧,表现了勇气和奋斗,是中华民族务实、团结、顽强的文化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鞋的文化在逐渐深化,材质也在不断进步,出现了布鞋、皮鞋、胶鞋等更加耐穿、美观的鞋。不知从何时起,手工编织的草鞋不再是大众消费品,而成了一种艺术品。
而近日问世的真正“草鞋”则有望打破这种长久以来的定局,引领一种新的时尚潮流。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前制鞋业的发展趋势,即“环保”和“科技”。这种鞋其实是一种环保鞋,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同时,它也是科技研发、时尚设计的成果。近年来制鞋成本大幅上涨,某些鞋厂商迫于成本压力采用了劣质鞋材、乱排废水等,污染了环境,在出口方面倒在了欧盟“绿色壁垒”的大旗之下。今年6月起实行的“限塑令”从反面可以看出我国的环保已经到了严峻的地步,不得不施予法律强制监督了。另外,恰逢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国内外鞋品牌纷纷抢滩奥运商机,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压力下,鞋企不走环保和科技道路,就必将被淘汰出局。于是国内外众多知名鞋企纷纷另辟蹊径,主打环保和科技含量。如耐克、奥康、红蜻蜓、宝峰鞋业等就是其中的领军先锋,他们较早地认识到制鞋业的新一轮转型趋势,率先投入环保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制造出各种环保鞋,掀起了一股新的热销大潮。所以可以预期,这种真正的“草鞋”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环保鞋,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抢手货,而不只是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草鞋文化作为中国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嬗变的背后则是整个鞋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艰难转身。伴随着这股热销风而来的,将会是草鞋文化内涵的深化和拓宽。草鞋文化除了秉承长期以来的传统文化外,还会新注入环保和科技的丰富内涵,以不断适应处于转型期的制鞋业的内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