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白领钻石生存术
2009年充满变数,面临诸多严峻考验。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职场中人该如何应变?如何不被淘汰?如何为未来10年的竞争力进行准备?
职场中的我们都希望成为璀璨的“钻石”,如果你能找出自身优势,正确评估“切割”与“打磨”的角度,自然会由内而外地闪耀光芒。也许,台湾一些职场人士的经验值得借鉴。
最好的“反淘汰”方法
如今,不景气、不稳定已成“常态”。台湾管理学泰斗许士军认为,职场中人“必须因应环境,随时改变”,必须有“异军突起”的生存策略。
有专家认为,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活在“看不见未来”的恐慌中,缺乏“个人成长策略”,他称之为“缺乏策略症候群”。对前途忧心忡忡的这群人追逐潮流,读MBA、考证照、恶补外语……被焦虑折磨得疲惫不堪,但还是找不到出路。
事实上,最好的“反淘汰”方法,就是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而用“策略”思考才能彰显独特优势,更有效率地规划人生,找到通往目标的途径。
台湾《30杂志》访问了学者、组织领导人与企业人力主管等多位专家,结合美国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竞争策略专家迈克尔·波特针对国家竞争优势提出的钻石模型,总结出了职场中人生存的“钻石策略”。职场中人可以用“钻石策略”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创造竞争优势。
“钻石策略”包含4个“璀璨秘诀”:挖掘自身优势;弄清就业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让伯乐看见你;运用人脉与资源网络。
找出不易被取代的长处
让自己如钻石般闪闪发亮的第一个秘诀,就是搞懂自己,了解自身的能力、个性、兴趣与工作动机。这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人力争上游,却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整日忙于工作、学习,却仍彷徨无措,无法自信地前进。这些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够优秀,而是不懂自己。
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归纳出一般人找工作常犯的错误:随波逐流、找最省力的工作、找薪水最高的工作、频繁更换产业与工作、人云亦云……其实,只有了解自身的优点,找出独特、不容易被取代的长处,才有机会变成顶级人才。
很多人一失业,就忙着找工作。然而,只运用既有的技能与知识,容易陷入愈找愈差的不良循环。很多人只看到眼前暂时的困境,却忽略了待经济好转后,市场会需要何种人才。
自身优势,除了外显的专业技能、专长之外,还包括内隐的人格特质。在不确定的年代里,乐观与务实尤其重要。
弄清就业市场需求适时换跑道
弄清就业市场需求,不但应认清现状,更要预测未来。
台湾悦智全球顾问公司董事长黄河明,29岁时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失业。他先分析自己的专长、优势,对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找出想做的工作,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分析工作性质、内涵与未来。
学电子工程出身的他发现,在当时(1977年),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奇缺,于是他进入那时只有40个员工的惠普科技,担任业务工程师。12年后,他跃升为惠普台湾区董事长兼总经理。
“不要自己闷着头做,要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黄河明分享过来人的经验时说,当市场需求改变时,要有应变的灵敏度,适时换跑道。
选择合适的组织跟对老板
职场中人除了要懂自己,还要懂组织。了解组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看个人的价值观是否与所处组织的价值观相近。
每个人都是千里马,但大部分人没想办法让伯乐看见自己。要让伯乐看见,就要先挖掘自己的工作热情。有人力资源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工作环境没有挑战性,就要在两年内离开,否则会失去个人竞争力。每隔3至6个月更新简历,检视自己新增的能力,“成长速度取决于自己,未来,没有明星产业,只有明星在产业中。”
“要找能让你‘增值’的伯乐,而不是只重视降低成本的老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李仁芳说,要成为价值不断提升的人才,就要先跟对老板。
不做“三不人”
运用人脉与资源网络,借力使力达到目标,是人才生存与胜出的关键之一。
台湾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认为,人脉的经营,面对面的沟通效益大于电话联系,电话联系胜过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人脉是当你需要的时候,有人愿意帮助你。”他说,常抱怨没有人脉的人,都是自己把人脉终结掉的。“他们是‘三不人’,常说‘我没时间、我不会、我不想去’。”
- 上一篇:职业生涯开始之道
- 下一篇:在香港用这3种方式找工作,非永居也能月薪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