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民企千万抄底“洋高管” 领的都是百万年薪
【中国鞋网】浙江民营企业真的动手“抄底”海外人才了!据报道,位于长兴经济开发区的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聘请了10位有着在宝马、丰田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外籍高管。他们多在技术性的岗位上,每位高管年薪约1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90多万元),即企业每年将支付近1000万元薪金。
浙江民营企业一向致力于国际化发展,并在人才投入上毫不吝啬,所以花100万元聘请一位“洋高管”并不稀奇。但诺力机械一口气聘请了一批多达10人的“洋高管”,就不多见了。
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冲击的全球知名企业掀起了“裁员潮”。基于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渴求,浙江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有“抄底”海外人才的欲望和冲动。
知名猎头公司浙江千里马人才信息服务中心总经理助理沈敏跃说,有大企业集团的客户向他们提出过到海外“猎”高科技人才的要求,但这类人才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猎”起来难度很大。
智联易才(杭州)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月鹏认为,如果大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现在储备一些海外人才,将来或许能发挥较大作用;而且人才落难之时获得企业的青睐,其忠诚度比较高。但如果企业“抄底”海外人才,急着马上就用,可能并不可取。
事实上,浙江民企高管比如副总裁、副总经理职位的年薪一般在30万元至50万元间,而诺力机械花了大价钱招了这么多“洋高管”,是否“物有所值”呢?甚至有人说诺力机械只不过是“作秀”。那么,诺力机械怎么看的呢?记者拨通副总经理姚大申办公室的电话,但无人接听。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值不值关键看回报。比如,花100万赚了500万肯定值,而花了100万只赚50万那就不值了。而诺力机械每年花1000万聘“洋高管”,值不值现在无法判断,其变数在于“洋高管”与企业文化的磨合程度。不过,技术岗位上可能会好一点。
浙江知名人力资源专家、传化集团副总裁陈捷表示,他对民营企业“抄底”海外人才持谨慎的态度。关键在于企业业务的需要,但必须要在管理、文化、组织等方面有国际化的基础。一个企业招聘一个两个海外人才,其融入原有团队会快一些,可能容易成功;但招聘一批海外人才,其文化与组织管理上会造成巨大的落差,负面作用不可忽视。因而,值不值在于“洋高管”的文化适应性和组织磨合程度。
据了解,台州某知名企业曾聘请了一名日本专家,年薪120万元。该专家每月回家一次,差旅费用等加起来,企业一年支出200万元。但专家到了台州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其项目研究分工非常细,一个人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后来,企业让专家回日本开展研究,企业通过入股、买专利等方式获得先进技术。
台州市发改委主任郑荐平说,企业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我创新,“为我所用”或许更为理性。陈捷也说,人力资源管理上有句格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用来形容“抄底”海外人才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