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型人才吃香
【中国鞋网】昨日,三年一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孙中山纪念堂举行。会上,我市向广大职工发出"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的倡议,要求获得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的代表发挥带头作用,掀起一股"自主创新"热潮。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在会上公布了我市第一季度GDP数据。据统计,我市第一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6.1%和全省平均增长率5.8% 。"在遭遇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市今年一季度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离不开全市200万劳动者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的重大贡献。"李启红肯定了全市职工的创造性劳动。
据介绍,近三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创造了接近7亿元经济价值,这部分经济效益在金融危机困难时期显得尤为珍贵。统计数据表明,三年来,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先后开展了"开门红"、"百日竞赛"、"流动红旗"、"争创先进电工房、锅炉房"等效益型竞赛活动。其中,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有12000多家,参加劳动竞赛的职工140多万人次;全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取得创新成果11842项。
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重点,深入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的劳动竞赛活动。据介绍,我市已经做好开展新一轮劳动竞赛活动的计划。未来3年,我市将完善市、镇区、厂企三级劳动竞赛网络,开展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者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搭建新的平台。
在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810名劳动者获得全国五一奖章、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00个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奖状、工人先锋号、省市先进模范集体等荣誉。
昨日,本报记者随机邀请3位劳模进行对话,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新时期劳模的魅力。
缝纫女工阮绮红——20春秋“裁”出精彩人生
【人物档案】阮绮红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她出生在沙溪镇龙头环一个农户家庭,17岁高中没毕业就进厂做缝纫,一干就是20多年。今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记者:你在制衣厂做什么工作?
阮绮红:在制衣厂里我一直是一个普通的车工。
记者:很少本地人做普通车工,但你做这么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阮绮红:我实在是太喜欢缝纫了。这几年来,老板曾要求我去做管理,但我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拒绝了,我觉得,普通车工比较自由。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的工作情况。
阮绮红: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和普通制衣厂工人一样,只不过我比其他工友熟练。我们缝纫工工资都不高,可能是由于我的技术熟练,一般每个月能拿到比别人多几百元的工资。
记者:除了上班,你是否会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缝纫技术?
阮绮红:工作这么长时间,很多技术已经熟练掌握了,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要用心一些,会找一些有关制衣的书来看一看,然后再用心琢磨。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2007年你是怎样拿到广东省女职工服装缝制技能大赛第一名的?
阮绮红:当时听到有这个比赛,我就报名参加了,记得自己是最后一个报名的,初赛从100多人中选出30人代表中山参加决赛,我就是其中的一名,决赛的时候,来自中山、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缝纫高手都参加了比赛,但我一点都不紧张,我想把平时的技术拿出来就行了。
钢桥专家汪立之--带领技术组进入汶川
【人物档案】汪立之是中山市公路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型带头人,国内钢桥领域的专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记者:作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是一名国内钢桥专家,请介绍一下你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汪立之:我们公司非常注重技术研发,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研发的产品解决了全国钢桥储备浪费问题。
记者:在开展这些项目研究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吗?
汪立之:困难肯定是有的,因为这些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全部靠自己去摸索,许多数据要经过无数次的测试才能获得。
记者:你们的产品出口吗?
汪立之:杭州湾大桥、福宁高速公路、粤海铁路、广珠轻轨、大亚湾核电站出水口、广州沙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都使用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公司的钢桥还出口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家。
记者:听说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你们公司不仅向灾区送抢险设备,还派技术组进入灾区指导钢桥架设,你自己去了吗?
汪立之:我一直都研究救灾设施,凭着多年经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请战,后来接到交通部交战办的任务,派出两个技术组进入灾区指导钢桥架设,我去救援现场指挥钢桥架设。
养殖专业户袁振枝——苦干蛮干的时代已过去
【人物档案】袁振枝,阜沙镇牛角村养殖专业户。2006年,他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3年后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记者:请问你从事养殖多少年?
袁振枝:10多年了,以前主要从事四大家鱼养殖,现在重点搞鱼苗孵化。
记者:听说你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和省劳动模范,你觉得新时期的劳模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模的区别在哪里?
袁振枝:无论是新劳模还是老劳模,基本条件都是吃苦耐劳。像我从事的水产养殖行业,不仅日晒雨淋,做粗重的体力劳动,还得应对各种恶劣天气,承担投资风险。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是新劳模和老劳模的共同点。相比之下,新时期的劳模在个人素质、职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10多年前,我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依靠贩鱼、贩虾积累的经验和其他村民的指点搞起了水产养殖。随着水产品种的增多,先进养殖技术的更新,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必须进修学习,提高养殖、孵化技术,成功转型为一名技术型养殖户。新时期的劳模不可能只是任劳任怨、毫无技术的农民,他在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有过人之处。
记者:这么多年的努力,你对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袁振枝:我认为没有技术,技能的提高,就不会有进步。那种靠苦干、靠经验就能获得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社会知识型人才才有竞争力。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生怕被时代所淘汰。今年22岁的儿子也跟我搞养殖,我会经常向他推荐一些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班,希望我的劣势能成为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