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如何突围“灰色清关”
【中国鞋网】最近,俄罗斯执法机关再次掀起打击“灰色清关”潮 ,陆续查封了大批在俄华商货物,使其损失惨重。俄罗斯针的“灰色清关”严重损害在俄华商的利益,很多在俄华商因此倾家荡产,华商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对华商所遭遇的重大的损失,官方虽然也深表同情,但是华商也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苦果。“灰色通关”作为灰色通道,损害了俄国的税收收入,俄方对灰色通关的打击行动早已经展开,早在2008年9月,俄罗斯官方以打击“灰色清关”为由,对莫斯科的阿斯泰(ACT)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达五六千个集装箱,货物价值约21亿美元。然而已习惯通过这种灰色途径进入俄罗斯的华商在利润的刺激之下依旧挺而走险。以至再次身陷“滑铁卢”。
造成这不幸屡屡上演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灰色通关 ”的广泛普遍使用 ,折射出中国华商法律意识的相对淡薄。“灰色清关”实际税额仅相当于正常税额的30%至50% 。尽管灰色清关的风险系数极大,搞不好会倾家荡产,但是在人类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的推动下,华商依然选择这么一条路。
第二、中俄贸易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俄罗斯在清关上没有明晰标准,通关手续极为繁杂。而清关因为长期存在,在俄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一旦取缔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些人会利用一切方式加以阻挠,所以“灰色清关”虽然屡次遭到俄政府打击,却一直存在。
华商屡屡成为俄国“灰色清关”的替罪羊。鞋类作为中国出口俄罗斯的重要物品,鞋商在清关活动中伤势颇为严重。如何突围俄罗斯的防锁线,争取到中国鞋类产品在俄市场上的光明身份,引起众多人士的思考。所有鞋商在出口俄罗斯上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走白色清关成了必然而长久的选择。而走白色清关道路则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共同行动。
政府方面,应该加大对进出口企业政策法律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灰色清关’的危害和风险,增强企业学法、守法意识,鼓励通过正规渠道、履行正常手续出口,减少投机心理,要求进口公司务必证照齐全,支持、引导企业走合法经营的道路。同时开展商品知识、风险信息收集、税则归类及风险研判,提高对服装、鞋帽类商品的查验比例,确保出口行为合法合规。
而企业也不可以充当任人宰割的羊,鞋企发挥主动性突围的空间还很大。
一 先从质量入手,以质为本。一方面质量过硬,通关率也必然会高一点,别人要鸡蛋里挑骨头,也只会白费劲。另 一 方面可以提高中国鞋品在海外市场上的档次,不用总是在低端市场徘徊,赚点辛苦费。而且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企业的品牌打到国外,树立企业发展的良好信誉,建立相对稳定的营销网点,把生意真正地做到国外,而不用老像打游击战。
二 加强法律意识,主动学习了解进出口企业政策,走正规渠道。走正规渠道是企业要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打仗要竞争就明枪执杖的打,打运气战虽说有时也能小赚一笔,但是一旦栽跟头,可能就永远都翻不了身了。
三 采取一些机动灵活的战术。比如说,在灰色清关的重灾区之一泉州,以晋江企业为带头的五家闽商企业抱团成立了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泉州民企利用正常清关渠道进入俄罗斯的主要平台。企业抱团行动一方面可以为在外的闽商争取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纠纷。
鉴于清关费用“白色”与“灰色”相差太大了,白色清关根本没有任何价格竞争优势,白色清关的货在市场上卖不动。且受俄罗斯政府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的牵制,灰色清关短期之内无法废除。企业的“白色清关”道路困难重重,这对中国的对俄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企业在这风口浪尖上更要意志坚定,更应义无返顾地往白色清关的方向前进,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摆脱“替罪羊”的尴尬处境。(文章来源:中国鞋网编辑部)
- 上一篇:泉州鞋企行动转化推动技术升级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