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鞋企转内销遭遇“拦路虎”
【中国鞋网】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欧盟对中国鞋子的反倾销法案出台及人民币升值、鞋类出口退税率下调,中国鞋类外贸生产厂家从2008年开始就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局面。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2008年还是有很多的中小型外贸生产鞋厂无法生存,纷纷关门停产;还有一部分鞋企加入内销阵营,试图从国内市场中找到生存之路。
然而,综观这几年的国内市场,外销鞋企转型来做内销的,成功者有之,更多的却或失败、或失利、或以继续挣扎的形式勉强存活。外销型鞋企转做内销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研发设计
通常情况下,外销型鞋企在做外单时,由客户提供板型,自己的设计师仿板,所以外销型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有限,难以在竞争更加激烈、残酷的国内市场,提供更好、更有竞争力的款式。另外,因为中国人与外国人人种不同,脚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让做惯了适合国外人种脚型鞋款的外销型鞋企,在开发设计时难以适应中国人的脚型,无法达到很好的穿着舒适度。
因此,要想在国内市场生存,产品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无法在产品设计上作出较大突破,是无法在国内市场生存的。
资金链
如今,一些内销鞋企的资金链都是以段结为主。也就是说,鞋企一方面跟原料供应商约定好一个结账日期,在结账日期前由原材料供应商随时供应原料;另一方面也跟代理商约定好一个还款日期(一般这个日期均比企业与原料供应商的约定日期提前),代理商在每季下单时,先预交一部分款项,余款在季末或者约定好的还款日期时结清。
对于主打内销市场的鞋企而言,这样的操作模式能很好的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但一般外销型鞋企在刚转入内销市场时,对这些操作模式很难适应。因为外销型鞋企做惯了发货后就回款的资金回笼模式。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导致鞋企的资金链失控,从而制约了鞋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生产模式
很多外销鞋企转做内销时,往往以自己的生产能力较强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外销生产和内销生产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外贸生产往往是以一大单为基础,大批量生产为主,而内销鞋企的生产一般以少而精;内销型鞋企在每季中旬,往往会有补单的生产,且补单一般都是以几件货为主。一般外销型鞋企在从事内销生产时,很难适应这种生产模式,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无法将生产量最大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销售渠道
目前在国内市场,许多内销鞋企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得到更好的销售,乐意在终端建设上投入巨资。对于转型的外销鞋企,没有成熟的营销渠道,这无疑是与品牌企业竞争的最大劣势。但现在国内品牌繁多,好的终端店铺资源几乎被抢占一空:百货商场全部被国际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所占据,商圈最好的位置也被众多有实力的品牌瓜分殆尽。由于一些外销鞋企多是贴牌生产,在转型时没有自己的品牌,要想在国内市场上生存,并且占据最繁华、最有实力的商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另外,若想要快速发展,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区域加盟,但现在各区域实力较强的代理商均被各大品牌牢牢抓在手中,而相对较差的一些代理商,其资金实力等有所欠缺,无法使品牌快速发展壮大。这也是外销型企业转做内销的一大障碍,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综上所述,一个外销型的企业想要转做内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外销鞋企也应该看到自己在管理方式、经营思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动作,战胜开拓内销市场上的“拦路虎”,将国际通行的经销、代理方式、品类管理等经营方式、经营技术及国际规则引人国内市场,为产品进入内销渠道提供便利。
- 上一篇:女鞋代言人 你的折扣有多高?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