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的名号、效应及模式
【中国鞋网】新闻点击:上周,安踏在京正式宣布结盟中国奥委会,抛出了其今后4年最重大的营销计划。根据该计划,安踏将作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囊括了包括伦敦奥运会在内的11项赛事资源,将为中国队提供冠军领奖服。(据本报上期《老板周刊》报道)
江湖名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20年前,丁志忠开始行走江湖的时候,尽管身份证上因工作人员的疏忽把他写成了“丁世忠”(多年以后丁解释说因为哥哥丁世家的缘故),但那时籍籍无名的丁志忠对此并不在意。
但20年后问题来啦。记得前年福布斯富豪榜出现了安踏“丁世忠”的名字,我的一位同事就说:“安踏老板不是丁志忠吗?怎么变成丁世忠啦。看来福布斯真的瞎搞,竟然把这么知名的人物搞错了。”其实错的是我们,因为“错版”身份证的缘故,安踏的各种执照上一直登记着“丁世忠”的名号。
“应该讲我的名字一直叫丁志忠,但所有的证照都是用丁世忠。所以在去年两会期间有一位记者写的是丁世忠代表,然后有人说是不是写错了,我说没有错。后来我跟我们公司管理层说,以后能不能规范一下,干脆在正式的场合都用丁世忠,私下你们爱怎么叫都可以。”丁说。
规范当然有道理。近10年来安踏的快速发展,让丁树立起了做“中国领先、世界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的构想。作为安踏的领军人物,丁将更多地接受舆论的关注。特别对于省外或境外媒体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人家还以为是丁志忠和丁世忠两个“兄弟”轮流主政,对安踏当然极为不利。
“索性将错就错,就是不要让大家再搞错。”丁说,“近十年,中国企业从制造到创造,应该是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也是一个高速的提升。这次我们赞助中国奥委会,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向全球,所以安踏未来的愿景不仅仅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领导者,更要成为世界级的体育用品公司。”
头雁效应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起飞,七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快速崛起,九十年代后中国大陆迅猛发展。日本经济界用雁群模式解释亚洲经济。当然在他们的心目中,日本就是这个雁群的头雁。所谓“头雁效应”就是为整个雁群掌控方向。
对于晋江的体育用品业来说,安踏第一个请明星代言,开创了“明星+广告”的营销模式;第一个赞助中国职业联赛,掀起了体育赛事营销的浪潮;第一家实现在港上市,成功募集了30多个亿,从而成为2008国际金融风暴的大赢家。
中国奥委会的官员谈到,安踏这几年都是以30%的速度在发展,这是中国奥委会所需要的。安踏在全国有6000多家店,尤其在二线以及二线以下的城市,有着非常广阔的效应,而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分享奥运精神,所以安踏在这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如果说安踏是头雁,那它所要带领的雁群是晋江的体育用品业。这又涉及晋江打造体育产业基地的城市发展新战略,用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的话说,安踏是晋江体育产业基地规划中的重要标志。放眼全国,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布局里将有五个体育产业园区“雁阵”,分别是已设立的北京、深圳、成都、晋江,以及正在报批的浙江。
作为头雁,安踏的使命便是带领晋江在五大“雁阵”中脱颖而出。丁说:“晋江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国前十的体育用品,有9个在泉州,这是其他地方无法做到的。”
模式问题
发展能否持续,最重要的是发展模式问题。
很多人喜欢把安踏和李宁放在一起比较。从品牌名称看,李宁因为是创始人品牌,更符合国际化潮流,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如福特、松下、丰田用的都是创始人品牌,李宁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体操界的传奇人物,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安踏即使砸再多的钱投广告,也无法弥补这一劣势。
那既然立志要当中国体育用品的领导者,安踏要怎么做?丁给的答案是:坚持大众市场路线。他说,国内至少还有3亿人买不起安踏鞋,随着今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安踏必须要坚持大众市场路线。
这就是丁主导的安踏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安踏依靠两个抓手,一个科技创新,一是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丁说,在产品质量上,安踏必须向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品牌看齐,另外在品牌营销方面,要维持15%(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投入。
物美价廉是商品交易的最理想原则,但最理想往往意味着最不可能的。丁说:“安踏将一直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现在,他用“以新市场换发展”的安踏模式挑战最不可能的“物美价廉”原则,后续如何,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