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鞋王”无奈入“鞋门”
中国鞋网8月17日讯 主持双星工作30年,汪海在世界鞋圈“鞋王”的名头和在中国鞋业“帮主”的地位就有20多年了。但是他当初进入“鞋门”却是无奈接受组织安排的。
汪海1959从青岛橡胶技校毕业被分配到生产轮胎的青岛橡胶六厂工作,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山东省青年突击手、技术标兵,厂里掀起了“学汪海、赶汪海”的热潮。进厂第二年,他就被团中央评为了“全国模范共青团员”。
从橡胶六厂参军去当了十年兵,1971年,转业后又回到了这个厂。那时厂里天天“抓革命”,就是不促生产,一片混乱。汪海办事公正,敢于执言,能够大胆发表意见,很快建立起威信,作为唯一一名车间工人入选厂党委委员。但他却无意介入厂子的派性斗争,受厂领导排挤的汪海却被当时的主管部门市化工局党委书记王玉克调到了局里工作。
1974年,因为汪海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工作组到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去进行企业整顿,工作有魄力,受到车间工人的欢迎。局党委决定派他去九厂加强领导班子力量。一直是个令行禁止好同志的汪海,却第一次有了“违逆”组织安排的想法,希望王玉克书记另派个人。
汪海当时有自己的顾虑:虽然九厂和六厂都属原化工部2000多人的大厂,但九厂是生产胶鞋的,厂里大部分是女工,婆婆妈妈的事千丝万缕,他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怎么能耐下心来?另外,九厂是青岛市有名的烂摊子,市里派了几次工作组起色都不大。三是汪海怕自己辜负了王书记的托付。在战场上经过生死考验的汪海,可以说“死都不怕”,他更不怕面前的困难。可是他也深知,工厂是一个小社会,大社会所有的动向,都在厂里折射出来,比部队复杂得多。而汪海的禀性是干什么就要干出个样子来,但要干好,只凭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领导的素质和才干。那个时候,对于还没有什么企业管理经验的汪海来说,他没有把握。
“躲着不见”领导半个月后,王玉克叫来汪海,严肃地说:“上次谈话后一直没听到你的回音。现在局党委委派我正式通知你,出任青岛橡胶九厂政治处主任,进党委领导班子,三天之内去报到。”汪海看着王书记期待的目光,听着这位赏识自己的领导严厉的话语,感受到莫大的信任。他激动地说:“王书记,我好像第二次接到上前线的命令,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完成任务!”
第二天,汪海走马上任到橡胶九厂报到。这个从小在贫穷中生活甚至连鞋子都穿不上的山东大汉,从此倒成了一位“鞋匠”,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鞋,也把鞋子卖到了全世界。
- 上一篇:与霍华德、罗斯见面?没有不可能!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