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风起云涌的温商“抄底”说

风起云涌的温商“抄底”说

2009-09-07 11:06:56 来源:新华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09月07日讯   四位温商联手入股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业务;十三位温商组团前往欧洲洽购五十个知名意大利品牌;英国本土卫星电视台被温商收购;温商击败欧洲名企参与俄罗斯最大的电网公司改造……

  从今年六月开始,温商在海外市场的动作,一直没有停过。在金融危机的这个背景下,温商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更被国内媒体冠以“抄底”海外之喻。然而,无论温商,还是经济专家,都对“抄底”一说不予认同。这中间又有什么奥妙与机密?近日,记者来到了温州与温商进行了一次并不轻松的对话。

  风起云涌的温商“抄底”说

  “这不像媒体所说的这么轻描淡写,只是十多年来,温商进军海外的冰山一角,和抄底无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最近媒体的温商“抄底”海外市场,有自己的看法。

  周德文说,最近,海外并购市场中也常现中国企业身影,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并购整合更是成为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而温商早在1998年,在巴西圣保罗建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之后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远非现在“抄底”所能概括。 

  7月14日,世界500强嘉士伯啤酒原国际营运总监RUDI(罗迪)博士从德国飞抵温州,出任温州一家企业浙江牛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亚洲营销总裁。

  罗迪博士原是嘉士伯集团旗下的好顺啤酒公司亚非拉营销总监,在“好顺”已工作了20多个年头,拥有经济管理和啤酒酿造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今年初,欧洲实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牛仔”啤酒有意拓展欧洲市场,“牛仔”啤酒公司董事长孙建新当得知罗迪博士即将退休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向他发出邀请,并多次亲自登门拜访。孙建新的诚心最终打动了罗迪博士。经过多次交流,今年7月1日,罗迪博士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加盟“牛仔啤酒”。

  “产品出口自然需要一个国际的营销团队,而国际人才是关键。”孙建新告诉记者,罗迪博士今后不仅负责他们在亚洲的整个营销策略,还将利用原有的资源为“牛仔”在欧洲拓展酒吧市场。孙建新说,这是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招纳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成果。目前公司正在筹建全球各地的牛仔连锁酒吧,为公司的啤酒建立渠道分销网络。

  从招纳国际人才到收购文化产业,温商在海外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引起媒体的格外关注,自6月以来,风起云涌的温商“抄底”说开始大面积的蔓延。而另一温商收购英国本土卫星电视台的消息,把温商推倒了“抄底”的浪尖。

  今年初,在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北京温州商会会长、西京集团董事长叶茂西随中国经贸代表团出访英国,其间他了解到了PROPELLER(螺旋桨)电视台已经不能再获得政府的资助,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叶茂西随即对此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方考察后,他以西京集团的名义与该电视台达成初步收购意向。经过近半年努力,今年6月份,西京集团完成了对该电视台的收购工作。今后将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礼仪、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以及产品品牌、精英人物等,以此激发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对中文的热衷。

  媒体一得知消息,被爆为温商“海外大抄底”。3年前,温商王伟胜斥巨资收购了阿联酋的阿拉迪尔电视台(ALD EERTV),后改名为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当时的媒体并没有这么热闹。同是王伟胜老乡的温商叶茂西没想到,媒体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在媒体的狂追之下,他有些不明白媒体的激情来自何处,经济和娱乐似乎没有了界限。

  有同样感受的另一温商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金波,6月初,他的企业进驻美国顶级购物中心之一洛杉矶西田(WESTFIELD)购物中心的形象店,产品定价为200美元左右。与他们一起进驻该购物中心的,还有人们熟悉的L V、PRADA、GUCCI、DIOR等国际奢侈品牌。本来这样的商业行为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媒体又冠以温商“抄底”美国市场。这让钱金波“受宠若惊”。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蜻蜓进驻美国市场,“只是抓住一个最好的时机”,因为美国商业市场正值低迷环境,所以商业成本较低,入驻门槛也相对较低,何来抄底?最多只有一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而已。

  7月9日,俄罗斯最大的电网公司—俄罗斯电网股份公司将进行电网改造,整个工程将持续10年,涉及金额高达近千亿美元。正泰集团拿到了俄罗斯两个110kV和两个350kV共4个变电站改造工程项目,所需约3500万元的电力设备。半年内将全面投入到俄罗斯方面的电网改造工程。

  “这样的抄底说更站不住脚。”正泰集团负责国际市场部项目的张寅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需要通过对陈旧的电网进行改造来拉动内需,这完全是因为中国的电力设备能满足以最省的投入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才最终放弃欧洲著名的电力设备企业,选择了中国。

  温商在海外密集的举动,被媒体预测为温商抱团“抄底”海外市场的时机已经到来,一场更大的“抄底”热潮正在酝酿。

  金融危机只是走出去的一个机遇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对于抄底一说持不同观点的周德文,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例子:6月中旬,13家鞋服企业的“温州老板团”赴欧洲收购50个知名意大利品牌的,结果十天的考察中没有实质性的成果,毫无所获。这印证了收购并非易事,更谈不上“抄底”一说。

  这次带队代表之一是郑晨爱,他不仅是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是温州市服装商会的会长。知道奥奔妮的人并不多,但该企业却是花花公子、梦特娇在国内最大的代工企业,郑晨爱想为一直从事代加工的奥奔妮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

  出行成员的温商也是持这种想法,这次出行名单包括巨一集团、浙江亚洲人鞋业有限公司、浙江克斯顿鞋业、浙江爱玛鞋业有限公司、吉尔达鞋业公司、天雅鞋业公司等8家鞋革企业,还有3家来自温州的服装企业,其中之一为奥奔妮。这些都是在温州长期做代加工的企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品牌很难实现大的飞跃,所以想寻找其他出路。自主创牌之路一直没有走通,选择收购国外品牌成了目前最好的选择。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可以收购的品牌。

  周德文表示,在这种时候,温商去国外并购品牌,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中国企业之所以在国际上吃亏,是因为没有自主的品牌。占有了品牌,就可以迅速地占有销售渠道,也才能拥有定价权。但是,出招绝非易事。而且海外并购机遇与风险共存,如果收购后经营不善,也会给原品牌带来不利。

  周德文表示,温商的投资之举一直都走在前列,这次的并购潮也是接下来的一个方向。

  “金融危机的暴发,只是给温商走出去提供的一个机遇,并不是一次市场突袭,更谈不上抄底。”温商海外投资代表、已在国外经营品牌十余年的哈杉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平,凭借其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对温商走出去所持的观点是:“这个时候走出去,才能遇到更好的机会,是寻找机会,与抄底无关。”

  他说,1999年前后,一大批国际品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并且积极地寻求中国代理。但是敢冒这个风险的人太少了,特别是敢一年拿出几百万代理费的。当时,温州人开始积极进入这个领域,开始是卡帝乐鳄鱼皮具,在取得巨大成功后,花花公子、袋鼠、金利来皮具、梦特娇、华伦天奴、皮尔卡丹、卡丹路、啄木鸟等相继进入。这种简单的模式非常容易被模仿,就是“授权经营,一级代理,多级经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一个国际品牌到手后,随即展开招商活动,利用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代理商,然后总代理只需在总部下单、发货、收代理费。

  现在,金融危机来了,最早攒够了第一桶金的温州代理商们,想把这些代理的品牌收归己有。在没有办法自己创牌取得巨大突破后,“拿来主义”在收购事件上做了最好的注脚。

  “在金融危机下的海外品牌收购,对于民营企业是一个好机会。”周德文也这样认为,温州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进入了转型、转轨、提升、飞跃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破茧化蝶”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将有现实意义。

  “走出去”先赚吆喝不赚买卖

  就在媒体为温商挥舞着“海外抄底”的大旗的时候,各界人士对于温商海外投资行为的担忧也在逐渐增加。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为渡过难关,选择‘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这为温商创造了一系列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今年以来,民资收购的海外资产几乎全是“不良资产”。对此,周德文表示,温商海外并购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可以做到的。

  媒体所称的温商海外“抄底”梦能否实现?中国营销学会秘书长李易洲告诉记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冲击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中国品牌发力的好时机,尤其是在2008北京奥运过后,中国的国家形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坚挺,也为其全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李易洲也表示,类似康佳、海尔等中国品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前期有可能是赚吆喝多于赚买卖。往往中国品牌在国外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销售量和利润,可能会遇到类似“只能以中低端产品的定位切入国外市场”的尴尬,进军海外市场更大的作用是扩大品牌在国内的宣传效果。不过,“温商的创新举动和积极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李易洲说道。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也表示了他的担忧,其认为,中国商人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走出去的条件。温商虽然有资本优势,但资本不是全部,创建跨国公司的软实力还不够。因此,陈工孟建议称,“要小步走出去,大步拿回来”,利用金融危机的契机,以较低成本拿来技术、专利、人才等,为我所用,增强自身实力。

  周德文说,温商“走出去”要了解的东西比以往更多了,不仅有项目信息、对方企业情况,还要通过一些关系了解当地的市场、政策信息,“只有接触到对方国家的决策层,对对方的政策法规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并购中胜算的把握才会更大,否则,有机会也抓不住。”

  “这次温商成功入股皮尔?卡丹,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周德文说,之前,关于“温商2亿欧元收购皮尔?卡丹”的消息早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其实今年初,皮尔?卡丹向其在中国的24家代理商发出邀请,透露让他们“接盘”皮尔?卡丹的意愿。在代理和经营国际品牌领域已经得心应手的孙小飞等4位温商,得知这一消息后,敏感地意识到了里面的商机,并很快与皮尔?卡丹取得联系。从今年3月份第一次与卡丹先生会面谈判开始,双方就定下了合作的基调。6月,孙小飞等人第三次到巴黎,双方就具体深度合作细节进行协商。

  周德文告诉记者,在收购海外品牌中需要理性,机遇中的风险也是相应的存在。在温州,有一家民营企业今年就收购了海外100多个品牌,像这种现象也潜伏着风险,更像在冒险。

  温商进军海外市场的几次转身

  温州本土有30多万家企业,99.9%以上是民营企业,这在温州经济被称为老百姓经济的今天,并不稀奇。但是有170多万温州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有170家温州商会,加上分布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万温州人,这个庞大的温商群体,不得不让人掂量掂量。而温商就是利用这个网络,架起了温州与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桥梁。这也是温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为人知的通道。

  目前,经政府批准走向海外的温州企业和机构达428家,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达10909万美元,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过去,我们总以为温州商人就是跑买卖,推销自己的小商品,其实精明的温州商人早已经调整经营思路,将积累起来的资本投入到资源开发领域。

  在非洲津巴布韦,温州商人控股的中非能源公司拿到了达文代尔地区25000公顷铭铁矿20年的开采权;温州广寿集团跨过鸭绿江,投资605万美元,从事钼矿开采、选矿和生产销售;温州敢博投资公司,在墨西哥正在开发一处铜矿,据说这是温州目前最大的境外矿产投资项目,计划将铜矿石运到中国内地进行深加工,成品主要投放国内市场;温州瑞安一位商人在非洲尼日利亚进行别墅开发,获得丰厚利润。

  一些温商随着这些年“走出去”路径的熟悉、经验的积累和实力的增强,发展视野的进一步扩大,开始致力于打造温州跨国企业。

  温州康奈集团自2001在巴黎开出首家专卖店后,接连在纽约、米兰、威尼斯、巴塞罗那、柏林等城市先后开出了300多家专卖店,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境外开设1000到2000家专卖店;温州奥康集团今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开出第一家专卖店,计划到2010年,奥康境外专卖店总量达1000家以上。许多走出去的温州民营企业纷纷在境外开设分公司。从2006年开始,温商已有19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公司。

  “这和温州人的性格有关,温州人一向都胆大敢闯,全世界都有温州人在经商,不管好的,或者不好的,都喜欢去尝试一下。”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对温州经济模式有长期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只有变化,才会有机会,才有可能成功。

  而这种变化就是温商在海外的一次次转身。

  前几年,温商走出去,靠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基本上形成了“集团军”作战的格局。毕竟各自找门路,开商店、办工厂,费用大,成本高,难以独立解决许多困难,也不大容易扩大影响形成大的气候。于是,温商把在国内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方法移植到国外,开始建商城、办工业园区,从1998年在巴西圣保罗建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以来,现在温商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芬兰等众多国家先后建立了15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已有400多家温州民营企业进场经营;还在俄罗斯、美国、越南建立了3个境外工业园区,温商今年还准备在非洲建立工业园,已在洽谈之中。

  这种从单兵出击发展到集团军作战,只是温商转身的一个侧面。最关键的是,善于经营的大批温商开始借助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来增加产品的附价值。温州著名西服企业“夏梦”,通过与世界著名服饰企业杰尼克亚公司合作,迅速提升了“夏梦”品牌,每套西服价格从原来的3000多元飙升到10000多元。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合资,组建了“通用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产品采用联合品牌,通用与正泰的商标图形一同出现,瞄准国际高端市场,展开与西门子、AB B、施耐德等国际电器巨头竞争。天正集团上海公司则选择与ABB公司合作,奥康公司与意大利GEOX鞋业合作。还有加利特公司和日本全球最大泵业制造商荏原公司、三帆明胶层次的合作。

  后来,又发展到直接入股和收购国际品牌。温州哈杉鞋业技术一个最好的例证。收购意大利著名的WILSO制鞋公司90%股份后,哈杉迅速成为一个从事男女鞋生产、销售的国际公司。自从哈杉开始,温商入股、收购风渐起。不久,温州飞雕电器收购了意大利ELIOS公司90%的股份,拥有了“ELIOS”的品牌和渠道,飞雕产品从而可以“堂堂正正”长驱直入欧美市场。

  温商另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身,是从传统贸易到瞄上高科技和文化产业,从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彻底抽身出来。温州正泰集团在西班牙加利西亚投资1.2亿欧元,建设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温州乐清通领科技集团在美国亚特兰大独立投资1亿美元,建立一个占地约1300亩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从此,温商海外并购的步伐开始加快。

  周德文认为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温商庞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很好的出路,走出去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有温州银监分局统计的一组数据,到2008年三季度末,温州市民在温州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2000亿元,比年初猛增19.53%,是史无前例的大回流。而到2009年1月底,这个数字已经变成2562.5亿元。2009年1月的增长量,达到2008年全年增量的95%。短短4个月,从2000亿元到2562.5亿元。据估计,温州的民间资本在7000多亿的量。这么庞大的民间资本,一直到了今年的3—4月,才开始活跃起来,钱才开始流动,才出现国外收购,就是媒体所谓的“抄底”。

  另外这与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有关。周德文说:“正是因为背后有政府的牵引,加政策的优越,温商才迈开了大步进军海外市场。”

  他的注解是,温州是个资源短缺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温商,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但先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对外投资,而且完全是温商的自觉行动。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很小,每年就是二三个亿。从1999年到2008年,国家才鼓励对外投资。政府思路的变化在2009年体现得尤为突出。2009年3月16日,商务部出台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商务部仅保留对少数重大的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而且对绝大部分境外投资企业只需递交一张申请表,即可在3个工作日内获得投资证书。

  而对民资海外收购潮盛行的温商,政策将更加利好。对于境外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营销网点、专卖店等,温州政府将有5000元—15万元不等的奖励。最近又出台了《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意见》,加强对民营“走出去”的规划指导,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全面服务,以加快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