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鞋业招商引资辟蹊径
中国鞋网10月12日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东部产业西进、资本西移的步伐明显放缓,西部内陆招商引资形势严峻。危机中觅商机,乐山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围绕产业升级调结构,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引进”之路,“上游招下游、总装招配套”模式演绎新精彩,产业“雪球”越滚越大。
“西南不锈钢城模式”——一企而一城,星火燎原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上游招下游”,通俗说法就是“产品卖给谁就把谁招进来”。5年前,西南不锈钢公司落户沙湾。5年后的今天,发端于西南不锈钢公司的产业“星火”,已聚集省内外26户企业、48.2亿元资本、48亿元银行授信,“中国西部不锈钢城”框架卓立。钢城的背后,是围绕“不锈钢”这个产业、围绕西南不锈钢公司这个企业、围绕“矿山开采—铁合金冶炼—热轧—酸洗退火—冷轧—不锈钢制品”这条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展开的角逐。西南不锈钢公司原来把钢坯卖给广东佛山的企业,光运费每吨就要400元。而沿海企业到乐山加工生产不锈钢产品,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这一吸引客商的根本,西南不锈钢公司今年举行了两次上门招商活动,共与沿海26户企业签订招商协议,投资总额48.2亿元,首战告捷。市、区两级加大对不锈钢产业园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沙湾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城。
“金威利模式”——“一双鞋”的精彩,核心是“总装招配套”。2007年3月落户峨眉山市的金威利鞋业,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美元,年产旅游鞋、休闲鞋1600万双和服装10万件,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创利税1.2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创造1万余个就业岗位,金威利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制鞋生产企业。不仅如此,金威利带来的配套企业,总投资将达5.7亿元。“西部鞋城”在望,“一双鞋”的精彩大手笔延续,已远远超过初期的设计:金威利二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去年5月动工,今年4月竣工投产,企业累计吸纳1万人就业;三期项目计划2010年开工,总投资3亿元,拥有48条生产线,可解决3万人就业,年产值可达30亿元。
“福华模式”——集团式循环,核心是“把客户变成股东,把股东变成长期合作伙伴”。隔着岷江,乐山五通桥区境内,福华产业园和永祥多晶硅公司深情相望。穿过岷江,一条条化工管道串起多晶硅生产企业与拥有多晶硅副产物处理技术的产业园,福华和永祥血脉相连、一荣俱荣。这些看似普通的管道,串起不平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福华产业园已生成永祥76万吨电石渣制水泥等32个循环产业项目。发韧于盐卤、硅、煤、黄磷的福华循环经济项目,环环相扣衍生关联产品,直至多晶硅光伏产业、白碳黑、有机硅深加工生产常温硬化硅橡胶、高温硬化硅橡胶、硅油。为这条产业链提供了强大支撑的,是福华集团良好的开放合作模式。福华集团与夏商集团在外贸上合作多年后,双方携手开发循环经济园区合作项目;过去把生产草甘膦的附产品卖给广州吉必盛公司,继而引进该企业合作开发白炭黑项目。尤其是引入软银赛富投资基金合作开发草甘磷2期项目,成功开辟了福华集团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下的资本运营道路,这种商业合作加资本运作的模式,既保证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又破解了企业高速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招商引资辟蹊径,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也能生发巨大的想象空间。围绕硅材料“千亿产业”,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电子级硅材料、硅化工循环利用3条产业链快速扩张,22家硅材料骨干企业、32家关联企业加速做大,5个百亿园区正在崛起;冶金建材“千亿产业”行进中,峨眉山市将铝锭作后续精深加工,打造百亿铝材产业;盐磷化工“千亿产业”征途上,马边积极推进以磷矿、黄磷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就地转化,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