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国内品牌鞋企借力资本登上国际舞台

国内品牌鞋企借力资本登上国际舞台

2009-11-06 09:38:21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11月06日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世界金融业的格局,也给中国运动品牌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振动,国内多年来形成的以耐克、阿迪为主导的运动品牌市场,正在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李宁、安踏、匹克、特步等一系列国内品牌迅速崛起。

  而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国内运动品牌企业所选择的层次也逐渐清晰——安踏走专业综合运动服服装品牌路线,匹克走专业化篮球路线,鸿星尔克主打专业化网球运动产品,李宁开始打起组合拳……

  洋品牌迷信逐渐被打破

  李宁公司2009年发布的半年中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其收入增长32.4%至40.52亿元,净利润增长41.6%至4.73亿元,并在营业利润上首次超过了世界第二大运动用品商阿迪达斯。而且,照此增长速度,李宁公司也极有可能以高于80亿元的销售收入,反超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仅次于耐克的运动品牌。

  在安踏公布的2009年中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营业收入为28.2亿,同比增长27.7%,净利润6.08亿,同比增长40.1%,实现每股收益0.244,上半年店数增加462家,目前总店面6129家,毛利率同比上升2.6%,至41.5%,与李宁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如果说当年李宁品牌的走红,是依托“体制”和“民族情结”的话,那么,以安踏、匹克为代表的福建“草根”运动品牌的崛起,则是“市场”的杰作。

    国庆来临前,中国体育界的又一个超级富豪诞生,由许景南家族掌控的运动品牌匹克,在9月29日亮相香港联交所,成为第6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国内运动鞋和服装制造商。以发行区间下限每股3.55港元计算,上市之后,持有匹克61%股权的许氏家族的财产将不低于45亿港元。

  而反观洋品牌,则不进反退,今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净利润同比下降95%,跌至1300万欧元;而巨大的库存压力,更是让阿迪达斯陷入了艰苦的去库存化战役之中。

  “中国品牌的实力、信誉都在明显上升,原来消费者觉得阿迪、耐克至高无上,现在穿了国内品牌也觉得不错,原来国际明星都穿阿迪、耐克,现在这些世界级运动员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李宁、安踏、匹克的标志,这是国内品牌形成合力破解洋品牌迷信的结果,标志着民族产业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匹克CEO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的表示。

  “洋退国进”的动因 

  谈到运动品牌市场出现的洋品牌盈利能力下降、国内品牌盈利能力上升的情况,匹克CEO许志华对中国商报记者归纳总结道,“首先,经济危机背景下,人们对性价比要求更高了,随着国内品牌自身实力、技术水平、国际声誉不断上升,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都在迅速扩张。其次,是渠道的原因,国际品牌跟渠道商一般是多对多的关系,换句话说,这个市场谁都能做,谁都可以做,基本上就是纯利益关系。”

  “当碰到经济危机的时候,纯利益关系的危机也就出现了,国际品牌甚至出现了整个渠道退出的现象。而国内品牌大多跟渠道关系相对紧密,是单对单的关系,双方合作的基础不是仅仅看财务报表,这种合作方式看的比较长远,也更稳固,遇到危机时,更容易共同渡过难关。”许志华表示。

  正如许志华所说,拥有了渠道也就拥有了市场的生命线,渠道更是晋江运动鞋服从产品变成商品的重要环节,晋江鞋服企业深知,优质的销售渠道是“稀缺资源”。

  此外,金融危机也给国内运动品牌提供了重要契机,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赖世贤对记者表示,经济危机下,商业成本的有所下降,恰好为有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逆市扩张的契机。

  在渠道拓展方面,安踏在过去的一年里的确斩获颇丰。而匹克也在这一时刻开足了马力,计划在做深二三线城市的前提下,向下蔓延到乡镇,向上进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不过许志华坦言,“做好北京上海的难度相当大,因为这两个地区的一些商场,在不断缩减国内品牌的面积,甚至好的商场根本不卖国内品牌,这也是我们非常痛苦和困惑的地方,也是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现实,只有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累积、改变。”

  借助资本市场站上国际舞台

  随着李宁、安踏、德尔惠、361°、红星尔克等国内多家运动品牌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使得他们一方面获得了足够的融资,另一方面使自己站上了更高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向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研发国际化等一系列长远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匹克CEO许志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匹克通过香港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平台,对我们下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策略,在全球建立研发、并购中心都有帮助。”

  “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将于明年在美国率先设立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的研发中心。”许志华透露目前相关事宜还在洽谈之中。

  事实上,对于李宁、安踏、匹克这些领先的体育品牌而言,国际化才是其下一站。李宁首席执行官张志勇对记者表示,“而今的体育用品市场,已走出了那种简单的“CCTV+明星代言”的年代,接下来比拼的,将是产品的性能、科技含量和外观设计,而最终,一个品牌文化的内涵张力有多大,品牌个性有多强,将决定其能走多远。”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多数国内运动品牌企业都坚持国际化策略,但他们中的多数仍表示市场重点是中国。

  安踏首席执行官丁志中多次对媒体透露,安踏仍立志在未来几年成为中国大众的体育用品品牌,不会将重点转移到海外市场。

  “毕竟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快、潜力大,匹克近3年的重点还是国内市场。”许志华深知开拓全球市场的难度,“让国际市场对中国品牌有明确认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当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运动品牌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了解的时候,事实上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非常朝阳的产业。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