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要做被社会尊重的价值型企业
中国鞋网11月07日讯, 近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让危机下我们感受到了拂面春风。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营经济逐步成长壮大,2006年民营经济占国内GDP比重已达65%,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10年民营经济的比重将达到75%以上。民营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但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近2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大陆入围的民营企业却仅有1家。从这个方面说,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的力量呈现的还只是是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提升。
在美国,98%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其中也不乏像苹果、微软、安利、福特等这样的大企业。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样面临很大挑战。
改革开放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一次契机,可以说中国民营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上成长起来,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经济求大于供,产品几乎是生产出来就很快脱销,供不应求,那时候工人加班加点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没有永远的温室,不进步就会被淘汰。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品牌、渠道、创新、研发、管理等核心竞争力上苦练内功。
耐克依靠“建立没有围墙的工厂”,通过运营模式的调整,在品牌研发和营销上狠下功夫,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王国。麦当劳依靠严格的标准化复制创造了世界快餐史上的神话,海尔用“真诚服务”赢得市场,海信靠“科技”打动顾客,苹果的个性化设计、IBM的品质……这些企业品牌不可拷贝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唯一依据。
从世界经济格局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时代虽然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大浪淘沙,韩日的发展轨迹永远值得我们深思,依靠资源和地域优势的繁荣终会有失去的一天,而对于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才是涉及百年大计的“远虑”。
从事鞋业25年,亨达也经历过从小到大的历程,企业小的时候,生存是第一需求,企业做大后,企业的存在就不单纯是个体利益的得失,作为民营企业,担负着国家75%的GDP,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舍弃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做让社会尊重的有价值的企业,才是对社会的最好的交代。
- 上一篇:女鞋市场,美丽女人行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