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革业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国鞋网11月16日讯,最近几年,中国制革业陷入困境,二十多年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岁月一去不复返。特别是从2006年皮革新政开始,中国制革业所遭受的打击一波接着一波,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制革企业深有体会。
实际上,在2006年之前,广东等地海关针对皮革行业的反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专项行动,就沉重地打击了一批涉案皮革企业,其中不乏一些行业知名度较高的规模型企业。当时,一些皮衣、皮鞋、皮包袋等领域,由于受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及其它新型合成材料的冲击,就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皮革新政实施之后,一大批皮革来料加工型制革企业大受影响,有不少制革企业被迫退出皮革行业。
与此同时,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真皮皮鞋开始征收反倾销税,而国内各地,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革地区,开始对制革环保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停产,整顿,限期整改达标,否则断水,断电,甚至强制拆除转鼓,限期搬迁等,令整个行业风声鹤唳。例如,在深圳、佛山等地,由于制革业一直不能彻底解决环保问题,政府便强制制革业从其辖区内退出,并规定了最后期限。如今,在深圳,制革业已成为被禁入的行业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国家环保风暴的席卷下,不少地方政府对制革方面的新项目,也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就连河北、河南、广东、福建、浙江这几大制革省份的许多制革地区,都被强制要求限产、停产,特别是温州地区的制革业被全面限令停产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制革业的极大关注,毕竟,温州是中国鞋都,制革业又是皮革业的基础领域,制革业被勒令全面停产,对行业上下游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后来制革业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列入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产业(即“两高一资”)之后,不再被鼓励发展,在各地遭遇更多的限制,甚至是禁止发展。一夜之间,偌大的中国,似乎没有了制革业的容身之地了。
正当中国制革业被环保搞得焦头烂额、举步维艰之际,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再次重创了高度依赖出口市场的中国皮革业,制革业作为皮革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首当其冲地被卷入了漩涡的中心。金融风暴使中国皮革业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美需求一下子缩减过半,从而导致众多制革企业进入长期休眠状态,有不少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最终灰飞烟灭。而这还没完,紧接着,中国皮革业出口的另一大市场--俄罗斯,又相继传来由于“灰色清关”市场被关闭,令众多中国皮革厂商损失惨重。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中国制革业几乎没有一丝喘息之机,各种不利因素集中爆发,似乎要置中国制革业于死地,中国制革业遭遇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皮革业并没有被击垮,相反,整个行业还呈现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势。
2007年5月13日,总部位于深圳的百丽鞋业在香港成功上市,迅速拉开了中国鞋业界出击资本市场的序幕。
9月3日,被视为百丽鞋业的行业姊妹企业佛山星期六鞋业登陆A股市场。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运动鞋板块,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掀起了晋江风暴,有多家运动鞋企业陆续成功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这些企业与之前已经借助其它壳资源成功上市的达芙妮和李宁一起,吹响了中国鞋业向更高层级进攻的号角。上述企业站在品牌和资本的高度,开始向世界鞋业巨头们发出了来自中国同行的挑战。在制革行业,也有浙江卡森和广东粤海制革等,已经是资本市场上的行业之星。他们的出现,无疑为中国制革业在困境中进行美丽蜕变和升华指明了方向。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皮革行业的专业市场,是先于中国皮革行业的制造领域得到升级的。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鞋业等皮革制品市场和皮革专业市场为代表,近年来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不仅全国很多地方兴建了大型鞋城,而且这些新建的、以鞋业为主的皮革制品和皮革专业市场,在软硬件设施、场地服务配套、物流通畅、商贸平台辐射功能、科技和资讯应用的现代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些市场率先成了走向世界的皮革行业专业市场群体,对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和今后参与国际竞争,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尽管中国皮革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美和俄罗斯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皮革业在这次风暴中也有一些收获,那就是更加重视,并加大了对东南亚、南美、波斯湾以及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市场的开拓力度。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皮革业今后拓展外销市场,增强抗冲击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应变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外销遇阻,也加速了部分皮革企业开发内销市场的步伐和力度,形成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更有利于中国皮革业的健康发展。总之,从长远发展来看,经过这一次风波,中国皮革业的市场战略将更加科学,更具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皮革市场之一--服装革市场几乎遭遇了毁灭性地打击,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同时,近年来,另一大传统皮革市场之一的鞋用革市场,由于受部分新型材料的冲击,真皮鞋用革的需求似乎也有下降之忧。但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一方面,内销市场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对真皮鞋子、包袋等的消费正在缓慢地增长,这些市场的潜力很大,可以弥补传统市场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家具用真皮,特别是沙发革和汽车内饰用真皮的市场需求正大幅上升,这完全抵消了服装革的下滑。正是由于家具革和汽车革的需求增速较快,因而也催生了一批行业新秀和生力军。近年来,国内不少制革企业的崛起,大都与生产这两大领域的皮革相关。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羊皮势弱而牛皮总体走势坚挺的原因之一。同时,我们还看到,在目前的鞋用皮革市场,主要是头层鞋面革和羊皮鞋面革市场需求不振,牛二层鞋用革的市场走势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对中国皮革市场来说,亮点很多,希望仍在。
对于环保这一最令制革业头痛的问题,经过政府几年来实施高压政策,和目前全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给中国制革业彻底解决这一瓶颈和顽疾带来了希望。首先,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行业对环境治理的自主性增强,在行业内外、相关领域形成了一股合力,都在想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客观上也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落实。因此,行业内有条件和有一定实力的制革企业,目前基本上都已经建成了可达标治理污水的环保工程。没有条件的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集中到各地建立的制革工业园中,实行统一治理。实在不达标的企业,最终都关闭企业退出了行业。所以,整个行业已基本上开始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地政府主导的制革工业园建设,已经开始将中国制革业导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科技界和实业界在环境友好型皮化材料的研制、传统制革工艺的革新和清洁化制革工艺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三,尽管政府一方面对制革污染严格控制,但政府的本意并不是要消灭制革行业。
相反,政府却在政策方面,想方设法帮助行业解决问题,并进一步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这从各地政府创建绿色制革和环保生态皮革工业园,以及鼓励和支持制革方面的技术进步就可见端倪。特别是近期,为了扶持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新政策,这都是支持行业发展的证明。
不可否认,经过金融风暴和环保风暴双重洗礼的中国制革业,一场空前的大洗牌已不可避免,这也标志着中国制革业多年来以量扩张、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清洁化生产、可持续发展、质的提升和品牌化运作,将是下一轮行业发展的主题。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只有杀出一条血路,置之死地方能后生,此外,别无选择。
- 上一篇:美国高档牛皮销售非常火爆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