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境皮张疫情防控及后续监管
中国鞋网11月25日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口数量不断上升。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革制品的需求增长加快,国内动物皮张供应量又相对不足,并且价格高于进口皮,因此,我国多数企业加工皮张的来源主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作为传统制革加工基地的嘉兴,皮革鞣制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嘉兴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看,近年来,动物皮张进境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如何做好进境皮张的疫情防控和后续监管,防止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一直是我们摸索与思考的焦点。嘉兴检验检疫局在进境皮张的疫病防控、后续监管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国在进境皮张防疫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设施落后,防疫有限。由于制革企业以老厂房居多,尽管进境皮张定点加工对企业防疫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但对于老企业来说,也只能是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改造,力求做到不交叉感染,但离真正做到有效防疫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2.信息不畅,影响监管。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查验和外包装消毒后,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后续检疫监管,其中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和内地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传递很重要。但有时存在着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不能将情况及时传递给内地检验检疫部门或信息滞后,无法保证入境后检疫监管工作的无缝对接,也就无法对进境货物实施有效监管。
3.更换品名,逃避审批。为避免疫情流行国家的动物产品进入我国,国家实行严格的进境动物产品许可制度,但一些不法商人想尽办法更换商品名称以逃避许可证管理规定。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生皮张申报为蓝湿皮或将浸酸皮申报为蓝湿皮。
4.改换包装,转口贸易。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低价从疫区购买皮张,先进入检疫制度不是很严格的非疫区国家,然而改换包装进入我国。
5.改变流向,非法转移。不按许可证规定的流向执行,将皮张擅自调离到非定点企业加工、存放,找到买家后,将进境物调离至其他厂家。擅自改变进境皮张流向的行为造成进境皮张的后续检疫监管失控,存在着较大的疫情传入和扩散的隐患。
二、后续监管的实践与探索
(一)严把准入门槛,夯实防疫基础
1.关口前移,检验检疫部门参与厂房设计。针对辖区内制革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厂房设计不合理,设施、设备老化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更加规范、合理的厂房方案,并且建设了样板工程。
这几年,辖区内先后开发了防疫设施健全、环保处理到位的两个进境皮毛定点加工园区,即海宁海昌开发区和嘉兴步云开发区。海宁海昌开发园区规划5家制革企业,至今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进境皮张定点加工资格企业4家,厂区平均面积250亩以上。嘉兴步云开发区也有皮毛定点加工企业3家。园区企业有以下特点:园区周围100米内无民宅;办公区与加工区分开;人员出入与货物通道分开;货物从大门到仓库、车间,各道工序依次分布,不重复交叉;进境皮毛专用仓库配有应急熏蒸房;大门、仓库、车间出入通道都有车轮消毒池;仓库和车间都配有紫外线消毒室、更衣室;有下脚料存放消毒处理池;污水处理工序更细化,根据制革污水中不同的化学成份,实行分流处理,以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环保部门对这些企业的污水处理排放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和自动检测系统。
我们紧紧抓住城市化进程和开发区建设这一发展机遇,提前介入,对厂房设计布局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厂房设计图样出来后都要由检验检疫部门审核把关,将检验检疫部门安全、卫生、环保的观念融入到工厂的设计建设中。基建施工过程中,检验检疫部门根据需要上门指导,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及时返工。这样设计、建造的厂房,有助于解决制革企业的脏、乱、差、臭等问题,达到物流单向,不交叉感染。
2.加强年度审核,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通过年度审核,全面评估企业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完善防疫机制,淘汰落后企业,吸收新型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和企业水平。
(二)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监管有效
1.加强信息收集。针对近年来欧洲国家动物疫情频发的情况,指定专人时刻关注紧急疫情的相关公告;设计《进境动物产品预约报检单》,并对上报的预约单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评估,对疫情风险隐患较高的批次,作为重点抽查的对象,以提高抽查的针对性,解决人员少业务量大的矛盾。
2.控制进境审批。在日常监管中,引入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具书面《监督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不能有效整改的,则暂停企业办理进境审批手续;对长期未进境皮毛而申请进境审批手续的,一律采取先验厂再办手续的监管措施。每家企业都要认真填写《进境生皮监管手册》,检疫人员通过对企业《进境牛皮监管手册》的审核,保证检疫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履行初审职能。
3.定期召开会议。近年来,我们注重通过会议的形式,通报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宣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通报国外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明确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要求,共商行业发展方向。
4.日常检验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为切实加强对定点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检验检疫人员在下厂时,对开箱卸货、生皮的头道加工、废弃物的处理这三个环节加大了监管力度。装载生皮的集装箱进入厂区时,在车轮消毒池中停留;生皮卸完后,对货柜四周进行喷洒灭菌;所有接触生皮的工人在操作完毕后用配置好的消毒液洗手消毒。
5.疫苗接种与疫病检测相结合。每年由地方疾控中心对直接接触生皮的一线工人进行炭疽菌预防接种,以切实防止炭疽疫病的传入与传播。
6.行政执法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提倡互相监督,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三)举办实战演练,强化能力建设
炭疽病属于二类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炭疽杆菌的芽孢有坚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30—50年,加之零星发病的情况多,无法通过划定疫区来确定,因此,国家质检总局明确规定对进境皮张要做炭疽检测。嘉兴辖区进境皮张定点企业中现有近千名一线员工每天都在与进境皮张打交道,他们的安危谁来负责?一旦检出疫病又该如何处置?2006年,嘉兴检验检疫局受浙江检验检疫局的委托,经过四个多月的认真准备,完成了《嘉兴口岸进境皮张检出炭疽应急处置演练手册》的编制和演练。严密的组织、逼真的场景、高度的协同赢得了全国进境皮毛检验检疫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地方兽医防疫、疾控中心专家和企业的充分肯定,这次演练为我国口岸防控动物疫病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四)销毁退运疫区皮张,保护一方平安
一旦发现疫区皮张或国家禁止进境物,采取销毁或退运的严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疫情的传入,对进境企业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威慑警示作用。开箱查验是查处国家禁止进境物或验证是否货证相符的最有效手段。有些国家、地区的皮张可以进境,但其他辅产品禁止进境,而这些辅产品的进境更具隐蔽性,一旦进入,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将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对疫情的查验工作中,要有大局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将疫情风险阻挡在国门之外,保证我国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履行检验检疫部门应尽的职责。
(五)加强口岸合作,建立互通机制
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与内地检验检疫部门应建立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将一些具体的工作分散到各内地检验检疫部门解决,内地检验检疫部门在对进境集装箱卸货查验过程中问题较多的企业,可以将情况反馈给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以便查验时更具针对性。通过沟通与协作,既保证了进境货物检疫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改善进境货物流向混乱的状况。
三、建议与设想
1.做好境外预检,实行装船前检验,既可以减少商业纠纷,也能较好地阻止禁止进境物的进入。
2.做好境外注册登记。对向我国输出皮张的国外牧场进行注册登记,能较好地控制疫情,确保进境皮张来自安全的非疫区。
3.加强技术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举办全国性的专业技术培训班。让基层一线检疫人员更多、更全面地掌握国外疫情的复杂性,以及国外疫情防控的最新成果,激发年轻一代检疫人员的防控创新热情。
4.实施视频监控。对进境皮张定点加工企业的集装箱卸货环节实施视频监控,可以解决检验检疫部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减少下厂的频次,同时堵住可能出现的企业对发现的问题不如实申报的漏洞。
- 上一篇:中国裘皮商困陷俄罗斯市场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