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上市鞋服企业传递制胜之道
中国鞋网2月24日讯,17年资本江湖,泉企高手如云。他们在资金、管理、市场、品牌领域都曾上演笑傲全国的传奇。
对于广大泉企来说,与其仰望这些高手的风范,不如好好学习他们的制胜之道。
资金:
直接融资与战略投资的双丰收
不缺钱的公司,该不该上市?这曾是困扰泉州不少家族式企业的命题。
但恒安、安踏、浔兴、梅花伞、七匹狼等一系列故事足以打破泉企们的困惑。以七匹狼为例,公司市值从上市时的近6亿元增长到62亿元。其间,公司还公开增发3000万股,发行价26.25元,募集6亿元资金。更成功的例子来自恒安。从原来每股0.8元的价格到上市后的2.80元,再飞升至现在的51元,恒安的股东手里的钱已经翻了60多倍。
在股东一夜致富的同时,大量低成本资金涌入公司账户。相比银行贷款,这些资金能直接转化为资本,无需归还,且有持续融资的潜力,足以从根本上缓解企业发展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直接融资之外,大量战略投资者也瞅准了泉企上市的机会,提前为企业注资。特步在上市前接受了凯雷旗下两支投资基金约3000万美元的注资,匹克也在上市前获得红杉中国、建银国际、联想投资总共4亿元的投资,这些提前到来的资金,为企业上市奠定了更丰厚的基础。
管理:世界巨头的改造之旅
个人敏锐的商业嗅觉能帮助不少泉企淘到第一桶金。但如何掌控驾驭一家已经壮大的上市企业,我们则需要一股宏大的外力打破既往的管理惯性与阻力。
于是,2001年8月经股东摩根士丹利介绍,许连捷选择了“外脑”美国汤姆斯公司。当时恒安的销售系统令咨询师大感惊讶:公司裙带关系泛滥,不同地区的销售公司“家法”各异,营销手段单调而费用却居高不下。18个月后,变革成效立竿见影,恒安突破自己徘徊了6年的10亿元营收瓶颈,开始快速增长。以原广州分公司为例,其销售人员从45人砍到只剩12人,销售量却不降反升。
2008年3月,许连捷到珠三角考察,发现当地的服装企业原本20美元每件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8美元左右,为了保护利润率,他们参考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受此启发,许连捷开始从珠三角寻找制造业人才帮助恒安降低生产成本。很快,500名“CEO助理”成为变革的先行军,他们先进入一个名为“持续改善小组”的人才中转站里待上几个月,观察各个部门的运作、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年底,博思管理咨询公司进驻恒安,开始为恒安制订五年战略规划以及提供绩效管理方面的咨询,正式启动第二次管理变革。
二次变革换来了大回报,8年来,恒安的销售额从10亿元飙升至100亿元。即便是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恒安却依然享受着自己的最好时光——2009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45%,净利润同比增长54%,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利润率纪录,同时也登上了行业的利润巅峰。企业上市推动管理的功劳由此可见一斑。
品牌:大手笔推进国际化
如果希望品牌国际化走得更远,上市绝对是笔合算的生意。它不仅在股票大厅的电子屏上为企业扩大影响力,还能用丰沛的资金支持更有深度的品牌国际化。
去年夏天,丁世忠创造了中国品牌的两个历史瞬间:6月,安踏用6亿元巨资签下了中国奥运史上最大单笔赞助,取代巨头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8月,丁世忠“穿上”了菲乐T恤,将其在中国的商标权及运营业务揽入怀中,正式挺进高端品牌路线。这样的大手笔,在上市前,安踏根本无力挥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体育品牌仅有的三次境外品牌收购,均是上市公司的杰作。类似的目标已经列入许多新上市CEO的日程表中,喜得龙公司总裁兼CEO林水盘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上市后正在与一些国外品牌商谈收购或合作事宜。中国利郎主席王冬星上市后亦表示,集团正与数个欧美高档品牌磋商,希望透过合作或合并方式,将欧美牛仔系列服装引入内地。
市场:水到渠成的全球扩张
拓展市场,几乎是企业上市后的共同梦想之一。
2010年,香港商人杨家诚掌控英国足球俱乐部伯明翰之后,紧随其登场的是特步国际。这是中国体育品牌首次以正式供应商身份进入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之一——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也是特步上市后全球扩张战略的第一步。
这场国际联姻的幕后推手实际上是私募基金凯雷投资集团。作为特步的投资者之一,凯雷基金一直帮助特步物色国际上的收购目标,而此次杨家诚入主英超俱乐部成功,被凯雷看作不可错过的机会。
同样在上市后寻找机会的还有匹克,它的路线是由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进而达到人才和研发的国际化,最终实现市场国际化。如今在美国,一双匹克的NBA签名鞋进价是二三十美元,零售价是99美元。匹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许志华希望匹克集中发力海外市场的时间表定在三年后。未来,匹克将专门留出营销预算推动国际市场销售,并在全球设立销售办公室。
- 上一篇:东莞制鞋企业如何走出尴尬局面?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