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营销不该是软硬兼施的骗局
中国鞋网2月24日讯,软文,相对于“硬文”广告而言,其最深奥之处就是“软”,如同绵里藏针,含而不露,化敌于无形之中,而等到用户发现这是一篇软文的时候,早已掉入了广告主精心设计的“广告”陷阱中。软文追求的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如果说硬广告是锋芒毕露的少林功夫,软文则是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事实上,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也是有力的营销手段之一,新闻报道有时也可能有利于某一企业、某一类产品或服务,但新闻报道和软文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免费的,包括直接与间接,只是为了报道而报道,但软文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狐狸尾巴后的付费广告性质是很难逃脱世人的法眼。
时下大众媒体的硬性广告的宣教效果已大不如从前,宣传费用也不断节节走高,但软文费用相对于硬性广告低廉,在不少企业宣传预算不是很雄厚的情况下,软文的投入产出相对价廉物美也成了不少企业的首选,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软文在中国的营销词典里就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其以较低的成本为多个产品创造了市场奇迹,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模式,广受企业主的热捧。而随着互联网的兴盛,未来软文的发展方向有走向“潜藏式广告”迹象,即把软文的功夫运用到营销每个环节,类似《大腕》和《一起来看流星雨》等的影视剧软性植入营销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消费者鉴别能力与民智的不断增强,消费者也对软文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导致软文的功能在逐渐丧失,许多产品在投放了几个整版软文广告后效果却是惨淡不已。因此,有人说软文营销时代已经结束。但是,细心的市场观察人士并不这样看,有些产品依靠软文依然在创造着销售奇迹,软文的硬效果就是能拉动销量。而目前的公关软新闻普遍存在可读性与准确性不高等通病,软文的读者群被局限到“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层次,使企业的最终传播目的大打折扣,再加上很多公关软新闻出于鼓动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在制作上通常夸大其词,弱化或避而不谈负面影响,也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逆反心理,连带产品遭弃。
同时软文危害新闻公信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以虚假的第三方身份蒙骗读者,促使读者产生原本不会产生的消费需求,损害读者利益。而以或多或少欺骗的方式,进而使软文广告主比合法广告主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软文广告所造成的是资源配置的错误,也是社会福利的损失,软文也在世界大部分国家被视为违法。我国《广告法》也明确禁止这类广告行为。而在现实中,虽此类广告对消费者的危害不在普通虚假广告之下,但却少见对之予以查处的案例。软文如何走出目前的虚假、夸大宣传的漩涡,值得每个媒体广告人的深思。
- 上一篇:鞋服消费品企业如何做好营销策划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