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具之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展雄心
中国鞋网05月05日讯,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罗平从冰雪皑皑的北方千里南下,来到陌生“小镇”狮岭。“企业聚集,研发平台齐备,这是皮具领域专才施展拳脚的地方,对这里的前景我很有信心。”
让罗平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甘心“屈就”的狮岭镇位于广州花都区。这个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的中心镇,皮具产业却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50%,金融危机从肆虐到逐渐降温,它的经济增长持续飘红。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狮岭从不知名的小镇发展到蜚声中外的“中国皮具之都”。转变背后,是狮岭主动求变,整合品牌优势,积极融入到广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大潮中。
规模扩张后的品牌聚合
“喏,这是我们全镇的品牌”,狮岭镇委的全泰源书记说。不仅狮岭的企业员工,在镇政府人员的名片上,中国皮具之都的标识,已经赫然印上。“把皮具之都的品牌亮出,统一标准,就是超过一百亿元的价值。”
往常的观点认为,皮具产业就是加工型的高劳动密集产业,低附加值,属于需要转移或淘汰行业之流。全泰源书记不以为然,做成一个包的成本并不高,“但为何一个小小的LV、Gucci的包会卖几万元?可见它不单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他看来,评判皮具皮革产业的价值,不能停在过去的传统价值判断,要把产业重新定位,就地提升,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市场份额。
狮岭开始涌现一批本土品牌。在狮岭所形成品牌的17个牌子中,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等8个。“在国内,可能已经响当当了,但在国际市场还很陌生。单个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非常薄弱”,狮岭一位从事产业研究的专家介绍。
全镇企业目前还是以加工、贴牌为主,尽管已经有奥康、蒙娜丽莎、斐高等自主品牌,但它们在市场上的份额,还没有形成跨国公司或世界连锁级别,在终端市场上并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狮岭皮具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节点。
整合品牌专卖店开到国外
狮岭镇方面创新地提出,把优势建立在集体运作上,把“中国皮具之都”集体注册商标,通过皮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保证质量。
为大力发展“中国狮岭皮具”集体商标,整合资源强化地区形象设计,每年狮岭都举办国际性皮革皮具行业盛会———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和世界皮具产业高峰论坛,并建立中国皮具之都图书馆和中国皮具之都网……
品牌整合后,产品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这样,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大型企业的出产,在统一标准的把关下,都可以打上中国皮具之都的品牌。可喜的是,以后狮岭的标准很可能就是行业标准。
为了改变目前狮岭皮具产业多数产品只是对目前市场流行产品的简单模仿,缺乏创新性的现象,在镇政府的引导下,狮岭皮具产业开始向中国传统文化和皮具艺术品方向发展。把狮岭的文化元素注入到皮具艺术中,目前,狮岭正计划在国内外开设“中国皮具之都专卖店”并以此为宣传窗口,将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相结合的皮具产品向世界展示。
品牌效应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
品牌搭台,人才唱戏。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吸引人才纷至沓来,而人才聚集又有利于推动狮岭产业升级,提升品牌价值。
2010年初,狮岭皮企的订单增长30%,3月份,狮岭用工缺口3万人,和去年基本持平,4月份,缺口基本补上。全书记自豪地说。狮岭为何有此底气吸引人们纷至沓来?关键是品牌聚集效应吸引人,人才战略留人。
在曾任职人事部门的狮岭镇委全泰源书记眼里,狮岭要吸引的人才包括高、中、低三等,金融危机前,狮岭已经有意识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努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在高端人才引入上更不遗余力,全国仅有的两家皮革皮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在狮岭,还有三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建,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已建成。在皮具行业里,“狮岭就像革命根据地延安一样”。
研究中心的罗平指出,皮具之都的品牌整合也迫使企业必须提升产品质量。“他们通过聘用一些高水平技术人才,来弥补自身操作上的不足”,这反过来也有利于产业扩张和狮岭品牌的打造,形成良性循环。这过程中,逐步引导企业从简单生产再到贴牌生产再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实现“狮岭加工—狮岭制造—狮岭创造”的跨越。
- 上一篇:合成革行业1-3月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