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鞋企提升竞争力的利器
中国鞋网05月31日,时至今日,鞋行业里越来越多的新品牌蜂拥商场,让人应接不暇。而这也是发展趋势的终端,因为制行业永远是消费市场里的朝阳行业,鞋子属于生活必需品,全球67亿人口每人每年只需要一双鞋子,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旧观念中,很多鞋被认为做得再漂亮也只能被穿在不起眼的脚下,没有多少人能够欣赏到,很多厂家没有注重鞋产品的质量与美观,通过贴牌和批量生产,把目标锁定在产品价格上。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要么降低原材料的生产成本,要么减少生产工艺流程,因此在早期,鞋产品真正出彩的产品不多,远没有国外层出不穷的工艺精品。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鞋子从最初的生活必需品慢慢变成了人们追求品位追求个性的象征,所以打造产品的难度和投入也随之涨高。那么这样一来,鞋企建设自主品牌已经迫在眉睫。
很多企想翻身做市场的主宰者都认为唯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然而知易行难,殊不知打造一个品牌的难度和投入是巨大的,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难度就更甚。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的鞋企,他们手上有一定的资金、渠道、生产能力,惟一欠缺的就是品牌的影响力,产生不了品牌溢价空间。这样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找突破口,做不了品牌他们就利用价格相抵竞争,于获得市场销量一份羹,尽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给消费者展现了足够的利润空间。马克思有句经典名言,“30%的利润,能让人铤而走险”,有些鞋企商家绞尽脑汁的思考围绕市场销售为中心,把重点也放在市场促销上,上量、上量、再上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围绕销量。以简单模仿为手段,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为消费者提供的是质劣价廉、没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同质化产品,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虽然在市场上短期可获利,但最终会把经销商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中,使经销商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而企业失去的将是长期的利益,这样的产品均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这种短视近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这情况下,鞋企当下首要的问题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发挥优势而不是急于在低价格上做文章。无疑,任何企业主看中的是利润,是每月、每年能赚多少钱。
但是,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所以,作为一个有为的企业主必定是要自建品牌的。因为一个企业要能经受住风雨,能生存得更长久,就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还是建议鞋企在品牌建设上从头抓起,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举动比较适合国情。李嘉诚说:“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那部分资产!”这就是品牌价值。我们看到产品是可以模仿,但是品牌却是无法模仿的。所以,微利时代更凸显了品牌的价值,品牌身上所具备的差异性优势是企业逐鹿市场、创造价值的有力武器。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上,对鞋企来说,创建一个新的品牌或许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品牌是有生命力的,品牌要成长。在市场产品大量过剩的今天,品牌的个性和魅力愈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