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传统鞋产业转型升级‘三部曲’
中国鞋网8月31日讯, “后危机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大势所趋,怎么转型?怎么升级?我认为转型升级必须在企业内部下功夫,奏响‘制度创新’、‘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三部曲。”日前,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在谈到鞋业转型升级时发出来如此地感叹。
制度创新
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鞋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订单增多、出口额增大,但是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扬,使后危机时代的鞋业面临着种种困难,鞋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李国华认为,后危机时代,鞋业首先要制度创新。自主创新是强企之道,而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只有制度创新的问题优先解决了才可能在企业管理、战略定位、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
吉尔达在后危机时代,首先将企业精神定位在“自强、融合、诚信、创新”八个大字上,并明确了“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创业宗旨,着力推行企业全程信用管理;二是延伸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一套“用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的新机制,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搭建了良好、和谐、稳定的劳动、给员工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和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三是完善创新、生产、用人等机制,不断地培养人才,不断地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不断地凝炼企业文化,不断地优化制度环境。
目前,制度创新正引领吉尔达奔跑在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上,不仅使吉尔达于蝶变为“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也使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跨越:一是手工制鞋的小作坊向现代化大型制造企业跨越;二是传统制鞋工艺向功能化的高新技术跨越;三是区域品牌营销向营销覆盖全国和触角延伸至欧美地区跨越。
技术改造
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后危机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了企业革命的主题。吉尔达人也在苦苦思考着如何转型升级?若要全面丢弃传统的制鞋业,对于有三十年制鞋经验的吉尔达显然是不现实的,吉尔达人没有再铺新摊子,而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李国华认为,技术改造是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的改造,所以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也能扩大出口、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增加企业效益。
目前,吉尔达新的技改项目——建设用地近百亩的中国鞋都三期新工业园即将竣工使用,这为吉尔达全面转型升级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自主创新
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8月8日,在吉尔达冬季新品订货会上,多款“升级A+型”纳米空调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据悉,“升级A+型”纳米空调鞋表面的流溪更加光滑细腻,鞋垫的网状结构与鞋内的空气调节装置连接相通,空气调节装置比较复杂,像一个儿童科技玩具,鞋底很精致,用手按一下就像按在了红双喜的乒乓球球拍上,弹性很好。 “升级A+型”是纳米功能空调鞋最新的升级换代产品,至少有八个改变:鞋底采用的高弹力橡胶底,更耐磨更轻柔;鞋面设计了流行经典配饰,更时尚、更健康;鞋的结构是遵循人机工程学设计的,更科学、更舒适;鞋垫和鞋底采用了减震材料,更有弹性,保护性更强。
“新健康主义是未来中国鞋业的真正动力,也是传统鞋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副总经理郑育坚在谈到鞋业转型升级时发出了如此感叹。
纳米功能空调鞋是吉尔达自主创新产品,因内设有空气调节装置和采用了功能性纳米材料,被称为纳米功能空调鞋。这种鞋在人行走时能把鞋腔内的浊气排出,净化鞋内空气,减轻脚汗、脚臭,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脚底空调”,一上市就引起了业界的震动和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收获了28项国家专利,也被央视新闻联播独家褒奖。
传统产业是相对高新技术而言,但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对此,李国华深有感触地说:“社会进步和发展不能全面丢弃传统产业,而是要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术,升级后的传统产业不仅能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造福于社会。所以说,传统产业发展,关键还在于奏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部曲’!”
- 上一篇:鞋企如何借助“军师”的力量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